近日,网红博主“听泉鉴宝”宣布短暂停播引发公众关注。有网友称“我的电子榨菜没了”。12日,据媒体爆料,北大校友称该博主并非北大毕业生,再次引发热议。而直播间里真真假假的文物,也引起了公众对于复制文物的思考和探讨。复制文物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网络鉴宝直播该如何规范?
鉴宝节目停播近一周
近日,网红博主“听泉鉴宝”宣布短暂停播引发关注。10月12日,账号“听泉鉴宝”的实名认证信息为丁祥栩,账号的学校信息由此前的“北京大学”改为了“女子中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某位校友表示,丁祥栩并非该院毕业生。有部分网友对他的北大学历提出了质疑,听泉鉴宝此前在直播间也被问到“是北京大学还是北方大学”,他简短回复道:“这个东西不重要”。
10月9日,博主听泉鉴宝在直播间宣布将短暂停播,休息几天,停播时间大约一个星期。11日,该博主对停播原因回应称,不要乱猜测,纯粹是个人原因。
网友称从博物馆拿文物
此前,有网友发视频称,拥有千万粉丝的鉴宝网红“听泉鉴宝”连线一名重庆网友时,该网友展示了多件“文物”,并称是从博物馆拿的。重庆市奉节县多部门回应称,将核查视频所述相关内容的真假。
视频显示,一名男网友在连线网红“听泉鉴宝”时展示了一把“巴剑”。“听泉鉴宝”博主称“巴剑”是真的,并判断为战国或汉朝时期的文物。该网友随后自称这是“从博物馆拿出来的”。该网友还展示了多个物件,“听泉鉴宝”均鉴定为真品。
白帝城博物馆所在的重庆市奉节县夔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尚未关注到相关信息,将向领导汇报。该工作人员还介绍,因为古时候打仗比较多,当地的长江段确实沉了很多古剑,三峡大坝蓄水前,也确实有人在水底捞到过。
夔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该馆馆藏文物中有“巴剑”,“巴剑”是古代巴国的一种兵器,但博物馆的文物肯定是不能随便拿出去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情况反馈给县文化旅游委,如果确定是巴国剑,那就是国家级的文物。
奉节县文化旅游委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正在进一步核查视频所述相关内容的真假,需要一定的时间。
复制文物会承担哪些责任?
出现在“听泉鉴宝”直播中的“文物”“藏品”层出不穷。真真假假的文物更引发了观众对复制文物现象的思考。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介绍,文物复制是文化博览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保护珍贵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擅自复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复制馆藏文物,应当依据馆藏文物的等级,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获批。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修复、复制、拓印拍摄馆藏珍贵文物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承担相应行政责任和行政处分。因此,未经批准复制馆藏文物是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如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专用工具,后果严重者会面临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复制文物冒充真品文物进行销售,达到一定金额,会触犯《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诈骗罪,依据获利数额,可能面临罚金、没收财产、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事责任。
常莎表示,《文物复制暂行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为销售等目的复制文物,由国家文物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管理并审批。供销售的文物复制品应附有复制品说明书,说明书应当包含名称、时代、出土地点、原文物收藏或保管单位、复制单位、监制单位、复制数量和编号,并标明是复制品。经批准并依上述《管理办法》的标准进行复制的文物复制品,依法注册文物商店进行销售,是合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