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江阴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正式投用,标志着全国首个碳中和水上服务区的诞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长江船舶和港口的污染防治能力,更是绿色航运和生态保护的一次重大飞跃。
近年来,江阴港进出船舶数量不断刷新,全国首个长江碳中和水上服务区“样板”应运而生。服务区由4条油趸船组成,总长360米,可同时保障5条万吨级船舶供油服务。除了传统的供油、供电、供水服务,服务区还推出了一系列个性化服务,包括船舶配件、船舶维修、物流快递、免费理发、水上免费交通、无人机配送等,让船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据江阴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副处长陈凯介绍,服务区通过加装全景式大功率光伏发电系统实现碳中和,安装光伏板420块,年均发电量28万度,不仅满足了服务区自身电力需求,还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将多余的清洁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为千家万户提供清洁能源。据统计,服务区的光伏发电系统全生命周期可减少碳排放1.57万吨、二氧化硫21吨、氮氧化物19吨,节约标煤2500吨,相当于种植了超过2.5万棵树木。
(晚报记者 李霖 还月亮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