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教育

种植记

  扬名滨河小学二2班

  锡报小记者 沈梓桐

  一天,妈妈下班回来给了我一个罐头,她神神秘秘地对我说:“这是个很有趣的植物罐头,里面可以种出西红柿。”

  好不容易熬到周末,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易拉罐,里面有一包营养土,还有些种子。我小心翼翼地把一大半营养土倒入罐头里,然后轻轻地将种子撒在土里。每撒一颗种子,我都在祈祷,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早点结出西红柿。

  播种完毕后,我又拿出小杯子接了点水,为这些小种子浇水。看着水慢慢渗入土壤,我仿佛看到种子在土壤里生根发芽的情景……最后,妈妈让我把剩下的营养土都倒进罐头里。我边倒边想:这好像在给种子盖小被子呢,真是太有趣了!

  那天下午我一直走来走去,时不时地去看看罐头,看有没有长出西红柿。妈妈看到了笑着对我说:“傻孩子,种子要慢慢发芽长大,开花后才能结出西红柿!没那么快,你就耐心等着吧。”

  妈妈告诉我西红柿喜欢阳光,我就把它放到阳台的窗户边。每天我放学回家后,第一时间就去阳台给它浇水。就这样等啊等,到了第五天,我终于发现土里冒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芽芽。我连忙激动地喊妈妈过来看,妈妈看到了也很高兴。接下来的几天,小芽慢慢地长成了小绿苗,我相信离结出西红柿不远啦!

  通过这次种植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愿我们也像这些种子一样,在生活的土壤中勇敢地扎根,等待着破土而出,向着阳光茁壮成长。

  (指导老师:蒋晓)

  骑行挑战

  扬名滨河小学三3班

  锡报小记者 潘品宇

  10月3日,我第一次参加长距离骑行活动,整整25公里。

  风和日丽,天空很蓝,我和小伙伴们来到宜兴自行车公园。教练根据身高给我们安排了自行车,再讲解了安全事项。我戴上帅气的护具,熟悉了自行车的性能后,就开始了25公里的骑行挑战。

  一路上我们听从教练指挥,奋力地骑行。我踩着脚踏板,用力蹬着,两旁美景不停地后退,耳边是呼呼的风声。骑到一半时,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快要“散架”了。放弃吧,不骑了。我忽然想到之前看过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我咬咬牙,坚持了下去。呼呼的风声为我欢呼,刺眼的阳光给我加油,教练的指引给我鼓励。我做到了,我成功了,终于到了目的地!老师向我们竖起大拇指:“你们太棒啦!” (指导老师:李薇)

  国博奇妙之旅

  扬名滨河小学三4班

  锡报小记者 匡羲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北京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国博的古代中国展厅,我们见到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物,感受中华文化的传承。我见到了人面鱼纹彩陶盆、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还有三星堆的青铜大面具。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背后的故事。原来冰箱不是现在才有的,古人非常有智慧,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制作出具有类似冰箱功能的青铜冰鉴。

  参观国博让我知道了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也学到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

  (指导老师:王秦洁)

  粮仓寻访记

  扬名滨河小学三1班

  锡报小记者 范佳琪

  那天我和小伙伴去参观粮仓,在去的路上我们都很兴奋,大家都充满了好奇,一路上讨论个不停。

  远远望去,粮仓的外观简洁而庄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老木头和谷子混合的气味,就像奶奶家里那种熟悉又安心的味道。粮仓里面很大,墙壁上面还有好多痕迹,解说员说那都是时间留下的印记。我前进时小心翼翼的,因为地上是石头铺的,有点不平整,每踩一脚都能听到咚咚的声音。讲解员详细地介绍着粮仓的历史、功能,我们了解到粮仓在保障地区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沿着参观通道前行,可以看到先进的通风设备和温度湿度监测仪器,这些科技手段确保了粮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储存。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工作,他们的专业与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离开粮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这次参观,我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也知道了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以后,我一定会做到不挑食、不浪费。我还要告诉我的同学,让大家一起珍惜粮食,共同为粮食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老师:徐梦诗)

  我的阅读毅行记

  扬名滨河小学三2班

  锡报小记者 姚瑾芸

  我很喜欢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片中有一个画面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一位志愿军战士回头喊自己的战友,却没有得到回应,才发现原来战友已经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周围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

  妈妈告诉我:“这一段讲的是长津湖战役。”可我还想知道更多,于是妈妈带着我来到图书馆,我们一起查找当年的资料。1950年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鲜作战。志愿军战士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温中作战,许多人因为寒冷失去了生命。他们坚韧不拔,不畏牺牲,在极端条件下依旧保持着高昂斗志。

  我们今日的和平与幸福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我也要学习先辈的精神,做一名毅行好少年。

  (指导老师:孙语成)

  消防救援站寻访记

  扬名滨河小学三1班

  锡报小记者 刘淏轩

  假期,我有幸走进华清路消防救援站参观,近距离接触并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一进华清路消防救援站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威武的红色消防车,它们静静地停在那里,就像是随时待命的勇士在等待召唤。车身闪闪发光,反射着太阳的光芒,让人生出莫名的安全感。

  在参观过程中,消防员向我们演示了如何使用各种灭火器材,让我体验到灭火时的紧迫感。

  通过参观,我深深感受到了消防员对社会的重要性,他们日夜值守,随时准备奔赴火灾现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会牢记消防知识,时刻保持警惕。

  (指导老师:徐梦诗)

  攀岩记

  扬名滨河小学三2班

  锡报小记者 张扬

  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上,攀岩运动员伍鹏顽强拼搏获得银牌,成了我心中的偶像。每次看到伍鹏在岩壁上快速攀爬,我的内心就充满了向往。终于,我有机会挑战攀岩了。

  攀岩的人不多,很快就轮到我了。攀岩教练帮我穿好安全服,我抬头看看攀岩墙,心想:这点高度肯定不在话下。起初攀爬得很顺利,我觉得我会像伍鹏一样,可以一口气爬到顶峰。可爬了没一会儿,我的手脚开始发酸,低头往下看了一眼:呀,竟然这么高!原本信心满满的我顿时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真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我一步一步爬得小心极了,墙面越来越陡,我的动作也越来越慢。我的手脚开始微微颤抖,看看下面满眼期待的妈妈和为我加油鼓劲的爸爸,我咬咬牙坚持往上爬。

  突然,我一脚踩空,整个人差点滑了下去,我吓得尖叫起来。教练赶紧询问我:“还能继续爬吗?”想到伍鹏在赛场上的表现,我告诉自己:“要像他一样勇敢,不能放弃!”最后,我成功地爬到了终点。

  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迎难而上。

  (指导老师:孙语成)

  遇见古蜀

  扬名滨河小学三4班

  锡报小记者 孙铭佑

  8月1日上午,阳光明媚,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来到无锡运河艺术馆,和同学一起参观了“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

  走进展厅,戴着金色面具的青铜人像、巍峨的青铜神树、庄严的大立人像,都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展馆一共分成五大展区,有静态的文物展和动态的光影展。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光影互动区,在这里我可以让青铜小人动起来,非常有趣。这种沉浸式的体检,让我对三星堆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我满怀感慨地走出展厅。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更是一场奇妙的历史之旅。

  (指导老师:王秦洁)

  在劳动中成长

  扬名滨河小学三2班

  锡报小记者 郝嘉怡

  中午,妈妈做了很多的菜,我慢悠悠地走向餐桌,满脸不情愿地看了一眼,撇了撇嘴说:“妈妈我不饿,不想吃了。”然后回房间做手工去了。

  到了晚上,我的肚子发出了“咕咕”的抗议声。我大喊:“妈妈!我饿了!”但屋子里却没有声音回答我,我这才想起,妈妈爸爸出门去了。算了,我自己做吧,做菜有什么难的呢?

  我在冰箱里找了一番,准备做个番茄炒蛋。可做菜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光是把番茄切成小块,我的手已经累得酸疼了。在炒鸡蛋的时候,油溅到了我的手上,疼得我“啊”地叫了起来。最后,总算手忙脚乱地把菜做成了。看着卖相不怎样的菜,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好咸!”

  我后悔极了,等妈妈回来后,我连忙跟她道歉,妈妈听了却尝了一口番茄炒蛋,笑眯眯地说:“只是盐放多了而已,我们再来试试。”于是我跟着妈妈一步一步地做,终于做出了一份美味的番茄炒蛋,接着又下了三碗清汤面,我们一家人吃了顿暖呼呼的夜宵。

  我看着爸爸妈妈心满意足的样子,特别高兴。我暗下决心,以后我不仅要珍惜劳动成果,更要帮着妈妈分担家务,因为劳动也是件快乐的事情。

  (指导老师:孙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