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意图

女厕排队之困,何解?

  ↑11月10日(周日),深圳莲花山公园举办了杜鹃赏花周、音乐节等活动,人流量激增,公园里女厕的队伍从室内一直排到户外,其中不乏老人、儿童、孕妇(画面右排队尾者为一名孕妇)。

  ↑这是在长沙市长沙南站拍摄的女士专用卫生间(11月3日摄)。长沙南站候车室共有8个卫生间,其中2个为女士专用卫生间。

  ↑这是11月10日在深圳机场拍摄的智慧导厕系统。人们可以在厕所门口的大屏幕上实时查看厕位空余情况以及周边公共厕所信息。

  ↓11月13日,工作人员展示长沙市开福区开发的“开福区文旅体云”小程序。小程序内集合了“寻厕”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找到最近的卫生间。

  ↑11月11日,游客在吉林省梅河口市知北村的公共厕所休憩区休息。这个公共厕所设有休闲阅读区和可为手机充电的休憩区,提升了人们的如厕体验。

  女厕排起长队,男厕畅通无阻,这一尴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多地景区、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现女厕所排队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节假日,排队等候时间长依然是女性如厕的一大痛点。

  “厕所是社会文明的尺度。在厕所这件事上,男女平等不是男女厕所面积相等、厕位相等,而是女性应当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如厕权利。”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厕所专委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博士研究生梁骥一直在关注和推动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长期调研和数据分析,梁骥认为,男女厕位比例应达到1:2才更加公平。

  事实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在2016年批准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明确规定,人流量较大地区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为2:1。但据了解,这一行业标准并非强制性条文,在实际规划和建造中,仍有大量达不到这一标准的公共厕所存在。

  近年来,深圳、长沙等城市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公共厕所建设水平,提高女厕位比例,建设可实现男女厕位快速转换的“潮汐公厕”、安装智能导厕系统、改造传统卫生间以增加女厕位……一系列尊重女性平等如厕权利的新举措不断涌现。这些悉心为女性考虑的厕所设计,让城市更加温暖和包容。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