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国内首个《成年监护制度操作流程指引》发布

  本报讯 当遇到家庭托付心智障碍成员时,承接监护的机构要做哪些准备?如何启动、履行和监督监护工作?23日上午,《成年监护制度操作流程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在无锡市救助管理站发布,回答了这些业界关心的问题。这是国内首个为成年心智障碍人群设立监护制度时设计的全流程实施细则,具有实操性,引起了多部门的关注。

  该《指引》起草者之一为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欣。她表示,《指引》目前主要对象是成年心智障碍人群,也可以是失智失能老人。在现代社会和家庭关系中,本着切实保障群众最佳利益和尊重个人自主决定权的,原则上每个老百姓将来都可能成为《指引》的利用者。《指引》的另一位作者是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罗宇驰,他曾办理了大量包括入选最高法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的监护权纠纷案件。罗宇驰表示,《指引》的监护监督探索能有效缓解家庭矛盾,保障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指引》的主体分五个部分。主要围绕民政部门或其他监护组织在监护的准备、启动、履行、监督、结束环节中可以做或应当做的工作来展开。例如,在承担监护职责时,应当调查被监护人的人身和财产情况,并填好相应表格。财产和人身一览表和监护台账对于监护和监督非常重要,前后对照可以清楚了解监护人究竟有没有保护被监护对象的权益。《指引》还列举了一些监护人禁止做的事情,例如禁止违规用药、禁止任意变更住所、禁止不当处分被监护人财产等等。

  《指引》在财产管理这个章节也加入了立足无锡本土的思考和建议,比如,当被监护人无财产或者财产不足时,可以向社会慈善组织、慈善基金等部门申请援助。李欣表示,这是全国首例全流程的监护指引,尽管《指引》是基于民政部门在监护领域中的全流程职能覆盖而以民政部门为视角设置章节,但其他的家庭监护、人民法院、公证机关以及社会监护组织,包括信托部门均可参照《指引》并依据监护职能来完善自己的监护方案。

  无锡国联信托等相关专业人士对该《指引》都非常关注,认为对于实施特殊人群的监护照管有重要意义,也让相关部门承接职能时有章可循,可以有效地保护相关人群的权益,保障心智障碍等相关人群的利益最大化。(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