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宜兴市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监测,春节假期前七天宜兴共接待游客171.2万人次,同比增长31.2%,预计八天共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30%,预计旅游总收入超22亿元,同比增长60.6%。2月4日,宜兴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举行,这份文旅成绩单“上会”了。
从传统景区到新兴小镇,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活动,游客的选择更加多元。像窑湖小镇、雅达・阳羡溪山小镇等,凭借独特的民俗表演、灯光秀、烟花秀等活动,满足了游客对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的多重需求。此外,文旅IP效应凸显,也成为宜兴文旅在今年春节期间的“亮色”。宜兴深挖陶文化、东坡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了“龙窑过大年”“阳羡过大年”等文旅IP。陶二厂、雅达・阳羡溪山小镇等作为新兴旅游市场主体,将非遗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春晚分会场溢出效应显著,宜兴迅速抓住这波“春晚流量”,利用流量契机与精准营销推出新措施,激发了游客的出行意愿。春节以来,窑湖小镇累计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年初二游客量创历史新高,达7.2万人次,在宜兴全域旅游集合中力拔头筹。雅达・阳羡溪山小镇年初一、年初二两天共接待游客5.12万人次,同比增长25%,并带动了周边乡村民宿的满房消费,拉动了当地旅游经济。
宜兴春节期间出现文旅消费热潮,除了产品升级与创新供给、节庆氛围与民俗魅力等因素以外,交通改善与区位优势也可圈可点:沪苏湖高铁开通、竺山湖隧道通车,让宜兴交通更加便捷,缩短了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融入长三角地区的“1小时交通圈”,使更多游客将宜兴纳入周末游、短途游的选择范围。(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