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让爱“回家”

  左一为殷开守

  口述:殷开守

  整理:晚报记者 黄孝萍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被称为人生的“终极三问”。对于国人来说,自己所在的家族,从一辈辈祖先继承而来的体型、容貌或许正是对来路最直观的理解。然而,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小时候被送养,他们期待了解自己的身世。

  寻亲之路很少会一帆风顺,幸运的是,有不少志愿者在默默地帮助他们。殷开守就是寻亲志愿者中的一员,8年中他协助上百个家庭实现了团圆。以下是殷开守的自述。

  缘起

  因为一档栏目成了志愿者

  我是“宝贝回家”志愿者,也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平时做门业生意。央视有一档寻亲节目叫《等着我》,我非常喜欢看,想着自己如果也能去帮助别人就好了。

  2016年,我成功加入了“宝贝回家”志愿者群。群里有不同的组别,比如家寻组是父母找孩子、寻家组是孩子找父母,帮助烈士等特殊人群寻亲单独归在一个组别。

  在群里,大家对某个寻亲案例有兴趣,可以主动报名跟进,并没有人指派。如果中途有事没法继续,也可以让其他志愿者接手。

  2024年上半年,我加入了更高一级的寻家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要经过6个月的线上培训,我每天都要抽1个小时学习。除了志愿者不能收钱、不能拿礼物等基本素养外,更多学习的是怎样根据实际案例设计寻亲路径。比如,如何为寻亲人发帖,列出关键的信息点;如何与寻亲人沟通;如何采血和进行祖籍分析等。直到有一天,考核通过,才能成为工作组中的一员。

  一个寻亲成功的案例,很少是由单一的志愿者完成的,往往需要很多人接力。我参与和协助过的案例约有200例,其中成功的也就是一半左右。

  做寻亲志愿者要付出很多,不仅是时间,还需要金钱。我在帮人寻亲的过程中,每年要贴上一两万元。比如,来回开车需要油费;外出寻访时逢人问讯,总要递根烟;去老人家中,有时要带点牛奶之类的伴手礼。在亲人们相认拥抱的那一刻,这些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这是金钱无法给予的满足。

  案例

  在墓碑上发现了寻亲线索

  对于寻亲志愿者来说,少有相似的案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性。我常说,寻亲志愿者要有福尔摩斯般的探案能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才能真正帮到寻亲人。

  2024年1月,我接手了山东何女士的寻亲案例,她的亲生父母估计在无锡江阴一带。年届七旬的何女士,寻亲已好多年,但始终没有找到。她当时通过唾液做了23魔方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和上海的一位陈先生属于一代表亲。但她打了好多次陈先生的电话,对方一直关机。

  为了联系上陈先生,我找到一部有特殊功能的老式手机,可以通过短信得知对方是否开机了。有一天,我惊喜地收到了“信息送达”的状态提醒,就立即拨打了电话,说明了目的。但陈先生对我并不信任,要求何女士本人和他联系。

  两人联系后,何女士得知陈先生的母亲张阿姨是江阴人。上海的多位志愿者还特意到张阿姨家拜访,大家发现张家没有送养过孩子,可能张阿姨母亲家族中有。张阿姨的母亲叫什么名字,又是从哪里嫁过来的?我打听了好久,碰到了张家一位90多岁的亲戚,老人神志偶有清醒的时候,某天突然说到张阿姨母亲的小名,这让我心头一动,是否可以到墓地上看看张阿姨的母亲到底叫什么。

  我最终在墓碑上找到了张阿姨母亲的名字,并从这条线索出发,联系上了何女士的亲人。当年12月,何女士从山东来到江阴认亲,虽然父母已不在世,但了解了自己的来处,她觉得人生已完满了。

  难处

  亲人找到了却不愿意相认

  对于寻亲志愿者来说,得到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有的时候,线索是一个名字或一个村庄,但同名的人和村庄有好几个,要一一排除。走访的时候,不是一天就能成功,要去好几次。

  记得有一次,我在某村询问村里有没有人家送养过孩子,好多人都说没有。我不死心,一户户挨着问过来,居然问到了。那位寻亲人已78岁,与母亲相见时泪流满面,让我至今难忘。如果当时中途放弃了,也许两代人就再无见面的可能。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亲人都愿相认。我曾帮一位寻亲人找到了同母异父的哥哥,证实家中确实送养过一个弟弟。当时寻亲人的父母都已去世,还有一个亲哥哥在。我想着兄弟俩应该见上一面,就在这位哥哥家门口等他下班。结果,我从下午5点一直守到晚上10点,他才到家,连门都没让我进,并表示“家里没有送养过人”。

  还有一户人家,我帮忙找到了母亲和妹妹,但亲哥哥却不肯相认。这种情况其实大多涉及利益,比如家族中遇到拆迁分房等关键节点,这个归来的亲人人品如何,会不会分走家中的房产?

  每每找到了亲人,对方却不愿相认时,我一般都不会告诉寻亲人,怕他们伤心。有时,我会等他们无利益纠葛时,再请当地社区或村委会出面,看看能否促成认亲。

  记者感言

  在好几个团圆场合见过殷开守,他从江阴开车到无锡火车站或是无锡东站接人,爱穿一件红马甲,这样对方可以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他。预约采访时,他把见面地点定在了春申路附近的一条商业街,因为那里有一条寻人线索。他不愿错过任何一个店铺,挨家挨户反复询问,最终仍然一无所获。那一刻,记者深感寻亲志愿者的不容易。

  殷开守说,他的愿望是帮助更多人团圆。如果想找亲人,可以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信息能够早一点入库,团圆的可能性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