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爱无锡

元宵夜惊鸿一瞥

这个春天来无锡细品江南园林之美

  @安邦摄影

  @安邦摄影

  @安邦摄影

  张轶轮 摄

  张轶轮 摄

  在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无锡作为总台春晚分会场之一,又惊艳返场总台《2025年元宵晚会》。这一次,在古典园林的诗意氛围中,无锡向全世界深情寄予相思之意。这场盛会,远不只是简单的相思传递,更是园林里古典风骨的展现,是砖瓦间精神内核的呈现,满满都是无锡的深情厚谊。

  园林界“顶流”

  山色溪光 寄畅园

  上元夜,总台镜头下的寄畅园张灯结彩,平日里不施粉黛的寄畅山水,绝不负江南四大园林之一的美誉。相较于其他园林擅长造景,寄畅园是绝对的“真山真水”,通过借景的智慧,借山、引泉、理水、叠山造景,把惠山的自然景观“装”进这座园子里。

  早在500年前,寄畅园凭借美貌就开始“圈粉”。明代秦氏家族以建园传家,山水写诗、园林养志,“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凤谷”源于寄畅园,也就是“秦园”的第一代主人秦金——秦观的后裔。秦金号凤山,取了一个“凤”字,又因地处被称“九龙山”的惠山山谷之处,谦称作凤谷。无锡俚语中把自己的家称为“窝里”,因此“凤谷行窝”可以理解为除了家以外的一个寓所,养身养心的地方。

  秦氏后辈继承园林,园又名“凤谷山庄”,直至秦燿回乡继承,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在没有“美颜滤镜”的年代,寄畅园也早就通过借景、“泉水八音盒”成了顶流。

  园林界“潮流先锋”

  中西合璧 薛家花园

  元宵晚会舞台上,清末“江南第一豪宅”薛家花园上演了一出时空对话。“2.1万平方米超大户型”加上中西合璧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薛家花园是我国清末无锡籍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政论家、文学家和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薛福成的宅第。推开欧式雕花铁门,迎面是中式雕花窗棂,转身又会邂逅罗马柱撑起的彩色玻璃穹顶。光影洒在青石板上,随手拍下的瞬间,都是悠哉游哉的江南慢生活。故居中的转盘楼,有“中华第一转盘楼”的美誉。神奇的转盘楼组成了“回”字型,中间是个长方形的天井,这里有无锡现存最精致、最完整的家庭戏台。它巧妙地将古典与园林融入民居,处处展现着清末西风东渐的时代特征 ,填补了我国建筑史上的空白。

  这座精致的锡式园林,一步一美景,一框一世界,每一处都是工匠巧思的精致构图。移步换景,回望是情,园子不仅是薛氏家族起居的地方,更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缩影。

  中国首个“免费公园”

  公花园

  无锡的园林从建造之初就带着“全民共享”的基因,早早揭下了“私家”标签。公花园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园。

  在清末民初那个动荡的年代,无锡的绅商们秉持“公益为先”的理念,集资建了国内第一座完全公益性的公园——“公花园”,被誉为“华夏第一园”。这里建成时就没有森严的门第之分,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春日赏花、夏季纳凉,全时段开放、全民共享,不愧是无锡城中的“门面担当”。

  家国情怀的“硬核”见证

  梅园

  “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的梅园是无锡近代园林的“硬核”代表。它一改私家园林的“会员制”开启全民共享时代,民族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秉持着“与众人同游乐”的宗旨选址建园,种出一片梅林,让大家一起实现赏梅自由。

  背倚龙山,倚山建园,以梅饰山,借山饰梅,荣氏梅园继承了传统江南园林文化,也汲取了西方公园营造方式。荣氏兄弟俩一边开工厂救国,一边建梅园励志,家国DNA也刻进了园内的每块砖。

  (李昕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