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健康

别忽视“爱”的力量

《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看亲子关系

  “别在意别人的看法,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近日,热映并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冠军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俘获了无数影迷的心。除了震撼的画面、生动的情节,很多家长也被李靖夫妇对“魔丸”哪吒的包容和毫无保留的爱深深感动着。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汪帅认为,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是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基石,要大方表达对孩子的爱,让他们处于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从而打开自己的世界,探索无限可能。

  电影中,丸子头、黑眼圈、鲨鱼齿、吊儿郎当的哪吒,在大家看来就是一个十足的“熊孩子”。他一身反骨,经常惹出一连串的祸事,也让父母直呼“头疼”。不过,在汪帅看来,哪吒的“叛逆”“怪异”行为恰恰说明了“他在释放‘想被关注’的信号”。哪吒因“魔丸”身份被外界排斥,而母亲强调“不在意成仙或成魔”,本质上传递的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种接纳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至关重要,母亲的爱成为哪吒对抗外界敌意的“安全基地”。当哪吒最终选择“我命由我不由天”,正是母亲赋予的自主权催化了他的心理韧性。

  “建议用接纳替代评判,用信任替代控制,用直白的爱替代隐晦的期待,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自我认同。”汪帅告诉记者,前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问题’孩子也不在少数,通过积极治疗和引导,一般能达到不错的治疗效果。16岁的小宇(化名)就曾经是令老师头疼、同学避之不及的问题少年。父母工作忙,一直没有留意孩子的异常行为。直到小宇又与同学发生严重的打架事件后,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心理医生发现,其实小宇内心非常渴望被认可和关爱,只是用叛逆的行为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和孤独。于是,医生为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引导小宇的父母给予小宇充分的爱和关注。一次,父母惊喜地发现小宇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知,于是为他报名了音乐培训班。在音乐的世界里,小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渐渐获得了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

  碰到叛逆孩子,家长该怎么办?汪帅表示,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进而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成长”与“独特”,与家长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冲突。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一要避免在气头上批评或惩罚孩子,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帮助孩子一起应对困难和挑战;二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家庭规则,规则一旦制定,大家就要严格执行,做到赏罚分明;三要警惕“成就导向”的爱,当父母的爱与成绩、表现挂钩,会让孩子形成“有条件自我价值感”,成为焦虑、完美主义的温床。现实中,青少年的自伤、网络成瘾等可能是“求助信号”,家长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技巧,从而及时发现孩子问题并给予帮助。

  (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