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下个月可以租吗?”“租不了,档期满了”……
近日,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接连问了几位商家,都得到差不多的回复。他们口中“档期已满”的,就是最近“出圈”的宇树G1人形机器人。在2025春晚舞台上,身着大红棉袄、扭秧歌转手绢的宇树人形机器人H1,凭借流畅的舞姿和精准的AI互动,一夜之间成为“科技顶流”。一个月后,这股热潮从荧幕蔓延至现实。2月12日,宇树科技的H1和G1人形机器人正式在线上平台首发开售,其中G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H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65万元,不到一天就售罄了。
商家嗅到了商机,开始提供租赁服务,以“春晚同款”为标签出租的机器人,日租金有的已经接近万元。有租赁商家称近期已经爆单,还有商家靠一台机器人租赁今年已收入超20万元。
3日晚间,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成果。随后,这条视频在网上刷屏,引发市场热议。4日上午,人形机器人板块反弹,掀起涨停潮。
形态之争,效率之争
近日宇树科技展示了G1人形机器人的“功夫模式”、众擎科技人形机器人PM01完成前空翻、“天工”机器人在室外连续攀爬百级台阶。按计划,特斯拉“擎天柱”人形机器人2025年将小批量生产……多家企业与机构预测,2025年将迎来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关键拐点。
以1973年第一台人形机器人WABOT-1算起,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史,是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快进至2010年,2010—2020年是实现高难度动作的动态控制期,2020—2025年是AI赋能期,在形似的基础上,人形机器人因认知等方面的进步,越来越像人,近日人形机器人的热度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什么算人形机器人?“长得像人不一定就是人形机器人,去人能去的地方、做人能做的事情,才算是人形机器人。”李卿这样理解。
形态是否最关键?“其实,现阶段比较成熟的是非人形机器人,比如工厂里的机械臂等。人形机器人的目标是解决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但现阶段还有一定距离。”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记者。
在回答有无做人形机器人的计划时,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曾这样向记者表示,“我们要做劳动机器人,就是装机械臂在机器人上,但不会做纯人形和双足”。
从这一点上看,关于机器人形态的选择,实则是两种产业逻辑的对抗:通用主义者认为人形设计能无缝接入人类环境,直接瞄准通用这个终极目标,效率至上派主张“形态服务于功能”。
引爆资本市场的另一面
多日连板、短短几个交易日股价翻倍……从人形机器人概念股的市场表现,也可窥见市场资金炒作的疯狂。
在这轮人形机器人的概念股炒作中,主要涉及宇树科技的供应商、研发、合作“伙伴”以及宇树科技股东。其中,上市七年股价一直不温不火的长盛轴承,可能也未想到未来会以宇树科技“朋友”的身份在资本市场上出圈,成为各路资金争抢的“香饽饽”。
“人形机器人概念爆火带动相关概念股大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科技趋势角度看,人形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机械制造等前沿技术,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其潜在应用场景广泛,激发了市场对相关概念的强烈兴趣。”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谈道,“而从市场心理层面看,投资者往往倾向于追逐新兴热点。当人形机器人概念兴起,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形成了明显的资金聚集效应。”
不过,热度的另一面,是相关概念股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实际业务落地的现状。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多家公司了解到,其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业务虽受到下游行业发展而有一定放量,但在公司股价被“爆炒”而水涨船高的背后,相关业务收入占比依然很小,公司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除了供应商之外,以雪龙集团为例的一众持股宇树科技的公司,股价也在二级市场表现火爆,然而,实际持股比例较低。
支培元认为,未来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分化将越来越明显,那些具备核心技术、持续投入研发、积极布局产业链的企业,有望伴随行业发展壮大。而部分仅靠概念炒作、缺乏实质业务进展的个股,在市场回归理性后,可能面临股价大幅调整。
与“寻常百姓家”的距离
业界预测,人形机器人应用到工厂的时间是2024年至2027年,应用到消费市场的时间为2028年至2031年。到2035年时,全球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将达到140万台,市场规模约38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发展进程尚浅,但宇树科技研发“伙伴”凌云光告诉记者,公司对人形机器人领域未来发展预期向好,但是从现有的实际应用来说,人形机器人量产和应用场景,还是处于正在衍生的过程中,“所以未来何时会大批量上量以及应用在什么场景上,现在其实都不太好说”。
刚下单宇树科技产品的Marc Raibert也表示,尽管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潜力巨大,但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家庭的环境各有不同,会出现复杂的场景;其次是安全性的问题,家庭能否安全地去使用它;最后是可及性,目前的人形机器人对于家庭而言仍然太贵。”
在技术上,人形机器人需要进一步改进行为动作,使之与人相似或一样。此外,人形机器人的有些部件需要高精度磨床,由于其数量有限,导致产量难以提高。同时,人形机器人操控软件(如抓取物体)和交互软件(无需训练即可接收人类的语音指令)的研发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近期,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媒体沟通会上曾谈道,在与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交流时,王兴兴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是肯定的,但是还需要时间。
当下,人形机器人就像星星之火,未来是否会否如王兴兴所言进入千家万户,引发巨大的应用浪潮,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北京商报 央视网)
网友闲话
@与你同行:期待居家养老机器人尽快进入市场。
@Ss:我未来老公看来正在制作中……
@彩色围巾合唱团:脸能定制吗?秦彻我来了!
@漏网的鱼:会炒菜做饭吗?可以的话我也租台试试。
@素颜:有没有学生陪读机器?
@momo:还有老年人的护工机器人!照顾失能老年人真的是一种非常绝望的劳动,希望机器早日解放这种痛苦的劳动力。
@A重来:我需要一个赚钱机器人。
@玉光:这样不吓人吗?
@杰:以后的人形机器伴侣好比宠物,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机器人陪伴市场会很广阔。
@朱西军:人形机器人只能应用于老年护理上,对于年轻人应该禁止使用。否则,隐患无穷尽。
@若木:加快推出私人定制版本,根据客户需求,创造个性化产品。
@蒋蒋:突然觉得未来具象化了。
@静待花开: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