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二泉月·市井

华荫棠的三个朋友

  | 华健 文 |

  我与华荫棠先生(1906—2008)同宗,始祖华亮臣于1836年13岁时为避水灾,只身一人从丹徒县来到宜兴丁山,然后开枝散叶。华荫棠先生与我爷爷是堂兄弟。在华老101岁时,我登门拜访,他为我题写了一幅字,上书“健孙一日千里,紫砂探索,精益求精”,以此勉励后辈。

  我与华老的交往并不多,其事迹多从其子女或其他族中长辈口中辗转听闻而来。尽管多是些琐碎往事,却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他豁达的性情、宽广的胸襟、坚强的毅力。在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显露出的睿智、果敢,在重大历史转折时表现出的家国情怀,都令人感怀。

  华永宁是我的叔辈,华老的第十三子(华老共有儿女十四名),以下这些内容节选自华永宁先生的讲述。

  与阿甲的一世友谊。阿甲(1907—1994),中国当代著名戏剧编剧兼戏曲理论家、表演和导演艺术家。华老与阿甲年龄相仿,与后来成为名医的邓荫南等几人都是少年时期的好友。1938年春,阿甲历尽艰辛奔赴延安。临行前,阿甲找到华老,两人进行了一番深谈,华老给予了些资助。阿甲晚年定居无锡曹张新村,其间常回宜兴,与华老等几位老朋友相聚。20世纪90年代初,阿甲曾邀请华老去无锡家里做客。两人躺在床上聊了三天三夜,说不完的前尘往事。因双方都年事已高,家人不得不强行终止了他们的谈话。后来阿甲逝世,华老不能亲往,写了唁文过去。

  与黄宾虹的交往。旧时,华家在杭州钱塘江边上的海月桥开陶器店。其间,性情豪爽的华老与黄宾虹等艺术家多有交往,并不时给予些资助,那些艺术家也时常以书画作品回赠。因此华老收藏了不少字画,其中以黄宾虹画的《富春江山水》最为珍贵。这张画并非常见的长卷形式,而是超大尺寸的整张,这在黄宾虹的作品中极为罕见。黄宾虹在此画上精心题跋,讲述了创作起因、过程,并希冀自幼爱好书画的华家长子今后能有所成就。此画由华老长子保管,现藏于银行。华老一生仗义疏财,并不刻意收藏奇珍异宝,唯独保存了几百幅珍贵的画,其中不乏齐白石等名人名作。这些书画历经劫难,得以妥善保管至今。

  与荣毅仁先生的交往。华老交游广阔,与荣毅仁先生(1916—2005)及无锡荣家亦有密切交往。华老身材高大,相貌英伟,性格开朗,行事端正,深得荣家上下喜爱,常在荣府走动。

  荣家老夫人喜欢吃黄鳝。一日闲谈之中,荣老夫人对华老讲,宜兴人,你能否做一只砂锅,锅分成两部分,一边红烧、一边白煨。华老闻之,就回来请自己厂里的制陶高手做了一只隔舱砂锅,烧成后随即带伙计送到无锡荣巷荣氏宅邸。当天就用这只砂锅烧了黄鳝,一边红烧,一边白煨,效果不同凡响,大家都很满意。荣氏跟华老讲,这个砂锅你可以大量生产,肯定受市场欢迎。于是,隔舱砂锅逐渐成为一款主打产品,做了好多年,大小、式样不断更新,发展出三格、四格等多种款式。

  当时荣家在常州设有大成纱厂,建议华老也在常州开店,售卖宜兴陶器。陶器店开在常州怀德桥,华家的几个孩子也因此在常州生活、读书。华永宁的几个哥哥姐姐都考上了当时的省常中,后来学有所成,在全国各地开枝散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老在公私合营中积极配合,也与荣毅仁的影响分不开。1954年,荣毅仁在上海带头拉开申新纺织公司与政府公私合营的大幕,因此被称为“红色资本家”。1956年,华老在宜兴带头配合政府公私合营,将名下陶瓷厂的2座窑、37间厂房、7间办公室等所有产业交出,出任合营后的陶瓷公司董事长,并担任公司第三副经理,继续为宜兴陶瓷业出力。

  华荫棠先生的一生波澜起伏,他把终身积累的物质财富献给了社会,留下了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