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青年人才扎根、激发市场创业信心,无锡市近期在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激活市场动能方面推出系列组合拳,用“推窗见绿”的生态吸引力和“出门即市”的商业活力编织一张留住人才、激发活力的城市网络。
公共空间提质焕新
昨天中午,记者步入太湖湾科创城的芯虹体育公园,扑面而来的是满满活力。市民或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或在彩虹步道上休闲漫步,尽情享受春日美好时光。
“在公园建设初期,我们全面摸排了片区内的文体设施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吴都路以北区域缺乏室外公共运动场地。为此,建成了芯虹体育公园,可服务周边1公里内的14家科技园区及企业,为青年人才提供一处休闲运动场所。”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说。该体育公园配备了智慧球场、运动器材租赁柜、AI运动监测系统、动感单车等设施,还设计了可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下沉式草坪。每天中午和傍晚,这里都是前来运动的年轻人。
无锡市尚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张跃认为,如果说企业待遇是吸引外来人才扎根无锡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完善的配套运动场地无疑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关键加分项。“我们在招聘会上会介绍这个公园,并带求职者们来逛一圈,企业门口就有一个运动场所,对于久坐的上班族们是一大利好。”
数据
“年轻人选择定居城市,首先看它的环境品质。”无锡市城管局市容处的于健说,无锡从2022年启动“最干净城市”建设以来,全市推进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累计完成背街小巷品质提升106条,桥下空间利用提升135座、新改建公共休憩座椅近12000张,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梁溪区一条条高品质特色街巷已焕然新生,金城大桥、江尖大桥等桥梁的桥下空间也得到活化利用,一批高品质的生活休闲娱乐好去处成了年轻人乐于打卡、居民乐于遛弯的“新宠”。推窗见绿、移步换景的生态新引力让人才更愿扎根无锡。
“一店一策” 激活市场
走进新吴区的1969创意工场,红砖墙与玻璃幕墙碰撞出工业风与时尚感的交融,网红咖啡馆里飘着香气,文创、小吃、夜市三大板块点燃了夜经济。“这条街是任贤齐当时打卡拍照的地方,主推小吃市集。那一片是文创区,再往后走,种着一整排樱花树的便是夜市区了。”创意工场负责人张建强向记者绘声绘色地介绍着。
这片由老厂房改造的时尚街区,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我们对老旧厂房改造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将广告店招、外摆集市等审批时限压缩60%,还推出‘店招设计负面清单+正向引导’政策,让商户既能合规经营又能彰显个性。”于健介绍说,无锡市城管局在往年出台《无锡优化营商8条举措》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又出台了《惠民生促发展规范摊点市容管理工作导则(试行)》《无锡市疏导点设置管理指引(试行)》《无锡市外摆位设置管理指引(试行)》,对符合要求的市场主体的商业外摆实行“备案即准营”模式。通过属地城管部门指导,全市已有27个商业综合体及特色街区创新打造外摆市集等消费新场景,成为年轻人夜间休闲的聚集地。
近日,《无锡市户外招牌设置导则》也新鲜出炉。翻看《导则》,适用范围、适用人群、重点场景案例等清晰明了,甚至考虑到了店招的尺寸、位置、材质、照明等细节。“我们对户外广告和招牌实施分级管理,在商业街区、文旅商圈等区域放宽设置要求,帮助企业、商家完成店招个性化设计,兼顾城市烟火气与秩序感。”记者了解到,无锡市以往只允许24小时营业场所设置侧招(店铺侧面悬挂的广告招牌),现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设置侧招的对象进一步放宽到了综合体和商业街。昨日,记者在1969创意工场看到了《导则》出台后的成果:闪着霓虹灯光的“手工菜火锅大排档”的侧招在夜市街分外夺目。“这个店招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提交了一些立面效果图,审核通过后就能安装,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店长告诉记者。
“目前,更多店招正在审批制作中,我们会根据运营主体的招商情况、商家所在建筑的风格、经营业态等,采取‘一店一策’的模式做好指导工作,确保每一户商家的广告招牌有自己的特色,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的同质化,这样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数据
从市城管局获悉,今年无锡将打造美丽街巷15条、公共休憩空间30个、户外招牌特色街6条、特色集市6个。
此外,还将继续推出更多实用暖心贴心的支持服务举措,构筑青年人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城市归属感。
(晚报记者 吴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