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天下

5888元翡翠成本只有20多元

警惕玉石直播间陷阱

  石英岩冒充翡翠。

  被查获的假翡翠原石。

  花5888块钱,以为买到的是号称A货的翡翠手镯,最后才发现只不过是20多块钱的石英岩。在网络购物中,不少人都上了这样的当。

  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

  上海的消费者姚女士平时喜欢在网上逛玉石商品直播间。前不久,一个号称卖缅甸翡翠手镯的直播间引起了姚女士的注意。

  据姚女士回忆,销售人员宣称他们直播间新开张,全场优惠,原价六七万元的玉镯只要五六千元就能买到。销售人员宣称每件玉镯都有鉴定证书,且承诺假一赔十。最终姚女士选中了一款售价5888元的翡翠手镯,在客服的指引下付了款。

  到货后,满心欢喜的姚女士打开包裹却发现,手镯的色泽明显不如视频里看见的那么好。姚女士想找卖家讨说法,却发现自己被拉黑了。投诉无果的姚女士最终选择了报警。

  接报后,上海警方将手镯进行了送检,结果显示,姚女士购买的所谓“A货翡翠手镯”实为染色石英岩玉,不是翡翠。

  根据线索,上海警方很快锁定了售假直播间的线下地址,并在其中查获大量还没来得及售出的假玉镯和鉴定证书,同时抓获犯罪嫌疑人5人。

  犯罪嫌疑人从玉石批发市场以低价大量购进经人工染色的石英岩玉,然后在网上订制假翡翠鉴定证书,在短视频平台开播,打着天然翡翠的名义将假玉镯高价销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石英岩的成本大概在二三十元,充当翡翠来卖,基本能卖到三五千元以上。

  据警方透露,为了逃避打击,犯罪嫌疑人同时开设有多个临时直播账号。卖出一单之后就将原直播间关闭,再换一个新号重新开播,导致遭受损失的消费者难以维权。经查,该诈骗团伙利用直播销售假翡翠,共计非法获利30余万元,受害消费者达100余名,遍布全国21个省市。

  私域直播间赌石

  这两年,直播间里还兴起了投资翡翠原石的“赌石”交易。不少消费者幻想“一刀暴富”,陆续投入几万块钱切原石,殊不知自己选中的可能是刷了漆的普通石头。

  前不久,河南的消费者程先生迷上了直播间赌石。程先生平时对翡翠类商品感兴趣,喜欢刷一些短视频。有一次,他看完短视频后留下了联系方式,之后就被拉进了一个名为“涨涨涨、飞飞飞”的直播间。

  程先生参与的这个赌石直播间不像其他公开的直播间刷到就能看,必须通过介绍人发链接才能进。该直播间宣称他们的翡翠原石全都是缅甸一手货源,同时还有珠宝协会认证,品质有保证。这个“翡翠赌石”直播间的交易方式与拍卖类似:消费者根据个人眼力竞价拍下原石,之后由所谓“货主”现场将“翡翠原石”切开,揭晓翡翠价值。

  若切开后发现翡翠品质高于预期,叫“切涨”,货主将高价回收原石,消费者从中赚得差价;若切开后,所谓翡翠原石品质比预估的差,叫“切垮”,消费者只得认赔。

  据程先生透露,这个直播间每天晚上都很热闹,最多时显示有8000多人同时在观看。他因手里资金不多,在赔了1万多元后就没再继续。除了程先生,江苏的刘女士在这个直播间赌石也赔了2万多元。

  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注意到,参与该赌石直播间投资所谓翡翠原石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且全都赔了钱,其中最多的1位赔了6万多元。

  这些消费者在该直播间赌石赔钱,单纯是因为运气不好没切到高品质的翡翠原石吗?

  近日,云南德宏警方接群众举报称,最近一段时间,在城关一处废品回收站内,可能有人在开直播搞赌石诈骗。经过突击检查,警方在作案现场共起获假翡翠原石289块,切割机3台。警方在现场查获的假原石,都是原本白色的石头表面被涂上了两层漆,冒充翡翠。

  记者看到,假翡翠原石本体是白色的,成本只有二三十元。白色的石英石刷上绿漆,用绿光手电一打,在远程网络直播间的掩护下,就可被包装成价值不菲的翡翠原石,开价最高可达上万元,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买单。

  据警方透露,事实上这样的假翡翠原石是根本不可能切涨的。直播间里切涨返现的套路,只不过是为了引诱消费者继续下单的一个诱饵。而直播间中所谓货主、主播,以及一些切开后大涨的幸运买家,都是犯罪嫌疑人花钱雇来的托。

  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玉石直播诈骗往往选择所谓的私域直播平台,也就是不公开直播的方式,通过引流吸引特定的目标群体。直播结束后立即删除直播回放、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消费者想要追回损失难上加难。

  不靠谱的玉石鉴定证书

  消费者之所以买到假玉石,除了商家的虚假宣传,不少人是被“玉石鉴定证书”蒙蔽了。这些证书到底是权威机构出具的真鉴定?还是商家用来蒙骗消费者的道具呢?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带有鉴定证书的玉石商品不一定可靠。在一些网购和社交平台,出售玉石鉴定证书的商家不在少数,且售价相当便宜。有的商家挂出 “代送珠宝鉴定证书”服务,售价仅1.2元,显示“已售1万+”。还有的商家宣称“来图就能制作玉石鉴定”“文字可自定义”,还能“换图片”。这家名为“伊一珠宝礼品”的网店表示,不需要送检,买家只要提供照片,他们就能出翡翠鉴定证书。“刘姐姐的小店31”表示,来图就能出证书,鉴定内容记者想怎么写都可以。

  记者随后从玉石批发市场购买了两款廉价的石英岩玉首饰,然后将图片发给不同的鉴定证书商家,要求出“翡翠A货”鉴定证书。3天后,记者陆续收到了商家发来的所谓鉴定证书。记者看到,2张所谓鉴定证书均写着两款首饰的材质为“翡翠(A货)”。

  在其中1张所谓翡翠(A货)鉴定证书中显示鉴定机构为中鑫银科金银珠宝检验检测中心,所谓鉴定证书背面还显示该鉴定机构取得了CMA认证。据了解,CMA认证即中国计量认证,是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在开展业务前均应获得的国家强制性认证。

  然而,记者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输入中鑫银科金银珠宝检验检测中心,对其认证资质进行查询时,并未找到该公司的认证信息。

  在另外一张所谓A货翡翠的鉴定证书中显示,其鉴定机构为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而当记者登录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官网,查询鉴定证书编号时,均显示编号信息不正确。

  根据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官网显示的电话,记者与其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将两个鉴定证书照片发给了该位工作人员,其表示为假证,不是他们机构所出。

  广东产品质检院消费质量与安全评测室工程师罗润箐说:“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翡翠品种繁杂,导致鉴定证书存在一定的造假乱象。比如,不法商家可能会仿照正规鉴定机构的证书样式,自行印制,同时盗用真实机构编号生成虚假电子档案,制作出外观极为逼真的假证书,导致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

  据行业专家透露,为了谋取不义之财,还有一些玉石商家在销售时进行“套证”,将天然翡翠鉴定证书与假翡翠或人工翡翠商品配套出售,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据行业专家介绍,只有经过国家权威认证的玉石检测机构才能出具玉石鉴定证书,且这些检测机构的资质都应可查可追溯。如CMA认证可登录市场监管总局网站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如果查询不到相关信息,表示该检验检测机构未取得国家认证,不能开展相关鉴定业务。如检验鉴定机构资质没问题,消费者方可再登录该机构官网输入证书编号,就可查询玉石商品与证书信息是否一致。

  此外,我国玉石检测标准规定,出具玉石商品的材质鉴定证书或检测报告时,写法应正规。如翡翠首饰等附加或备注材质时:未经人工处理的应标注“翡翠(A货)”字样;经人工处理的翡翠应说明处理方法,标注为“翡翠(漂白、充填)”“翡翠(处理)”等。

  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来,随着玉石类直播带货消费的火爆,消费投诉和纠纷开始日益显现。在黑猫投诉平台,近一年内有关玉石直播带货的消费投诉达4000多例。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珠宝属于贵重的商品,本身在线下交易的时候都容易出现纠纷,如果通过远程的方式来销售,因为是异地经营,出现这种问题的风险就会更高。特别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慎重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来购买珠宝玉石等贵重物品,尤其是不要去相信主播或者商家的所谓捡漏或者打折宣传的噱头,更不要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否则出现问题之后往往很难维权。

  (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