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无锡像被施了魔法,“春姑娘”挥笔,平等地点染各个角落。眼下杜鹃正处盛花期,最浓烈的色彩要融入“小清新”的背景才配得上“花中西施”的称号。惠山脚下的杜鹃园今年首次实行现场免费预约入园政策,这几天户限为穿,值得一趟“深度游”。
看杜鹃:醉倒在五颜六色的花海
入园后的第一抹惊艳来自云墙,黑白相间的圆形漏窗,是设计者的小巧思,在传统漏窗的基础上,加入海派风格,古典又时尚,框成天然油画。
粉墙黛瓦前未必都是烟雨朦胧,“粉蝴蝶”“紫蝴蝶”两色杜鹃层层叠叠绽放在云墙前后,红绿饱和度被黑白映衬得更加突出,艳而不俗。
左看右看都是惊喜,视线抬高又会发现“新大陆”:翠竹+杜鹃+波浪瓦檐天然的层次感像极了中式“莫奈花园”。
杜鹃醉人,也“醉羊”。据说羊吃了踯躅(杜鹃)以后如同喝醉酒一般东倒西歪,杜鹃园中循山势建造的踯躅廊左弯右曲,就因此得名。跟着长廊蜿蜒穿行在花海里,柱为框,花为幕,远观细看都是一幅细腻之作。
拍杜鹃:多机位出片 张张大不同
走在杜鹃园里,处处都是“框景”的智慧。窗棂门框前,来往游客齐刷刷地发出惊叹。云锦堂的玻璃透窗、芦坯屋顶也融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建筑的精髓。
堂内还摆放着各类盆景杜鹃,盆盆都是精品。最值得推荐的还是云锦堂正厅的座椅,这是设计师埋下的“彩蛋”,据说是园内“C位”打卡点醉红坡的最佳观赏和拍摄机位。
面朝唐代诗人韩偓描绘的“一园红艳醉坡陀”,背靠中西合璧的园林建筑,山林野趣和江南园林的融合,怎么拍都出片。
品杜鹃:万般风雅 独具匠心
杜鹃园1981年9月建成开放,曾用名“春申园”,占地2.13公顷,而因为1983年杜鹃花成为无锡市市花,这座娇艳满园的园子就正式定名为杜鹃园。
这里不仅是“杜鹃花品种资源基因库”,还是国内重要的杜鹃花繁育基地和展览中心,收集和保留了50余个杜鹃花原生种、450多个园艺栽培品种,并栽培了150余盆精品杜鹃盆景。
相较于平日里用“特写”锁定花卉,杜鹃园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无限缩小”,纳锡惠两山风光入园,花簇自然融入亭台廊榭、草木光影,这些都得益于建筑主设计师李正,得景随形,巧于借景。
建园之初,透过云墙上的“云蒸·霞蔚”椭圆门洞,可以饱览锡山龙光塔的美景。据说门洞后的树,也是依着门洞所栽。有点可惜的是,随着植物越长越高,龙光塔渐渐被遮挡,现在已经无法在这里一睹龙光塔全貌,但门洞中的风光依旧耐看。偶有几株杜鹃探出脑袋,反而得了另一番景致。
正如设计师李正本人的座右铭: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带点小遗憾,会发现新的小确幸,这便是造杜鹃园的智慧。(李昕昕/文 张轶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