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大道的树上怎么都缠上了黄色胶带?”最近,有细心的市民发现,天气渐渐回暖,不少行道树身上却多了“装扮”,好奇这是干什么用的。记者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了解到,这是绿化部门防治行道树病虫害的物理招数。据悉,今春降雨量少,气候干燥,蚜虫等害虫爆发时间有所推迟。
行道树缠上“黄腰带”
“树干刷白常见,但缠黄胶带还是第一次见!”要去省锡中第二小学接孩子的市民张女士每天都会经过堰新路和政和大道,她发现最近两周,有些行道树的树干中部被整齐地缠绕上黄色胶带,“仔细观察,有些黄胶带表面还粘着零星的小虫,是不是树木生病了?”
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副主任许瑛介绍,这是行道树物理防虫的方法之一——粘胶防虫。每年四五月,锡城市民都会遭遇树上下“毛毛雨”的烦恼,这是树上的蚜虫惹的祸。这些液体黏性强,滴在地上、行人身上、车上都难以清洗,给市民带来不小的烦恼。
“别看这一条条不起眼的胶带,它们的作用却不小。”许瑛说,每年冬天,蚜虫都躲在泥土里或者草丛里过冬,等到春暖花开、树木萌发新芽时,它们会本能地沿着树干向上觅食、繁殖后代。粘虫带阻断了蚜虫上树的必经线路,减少害虫存活数量,“之所以选用黄色塑料胶带是利用了害虫的趋色性,诱导害虫过来,而粘虫带上有粘胶,虫子一旦附着上就跑不掉。”据悉,树干刷白主要针对树皮内害虫,而胶带则针对爬行类害虫,两者结合可更全面防治。
记者从惠山区长安街道城管部门了解到,目前堰新路共有518棵栾树,都已绑上粘虫带,榉树、广玉兰、紫叶李等易受蛀干害虫或爬行害虫危害的树种也“一棵不落”。在经开区,观山路、和畅路、吴都路等路段,3958棵栾树也已穿上“防虫战甲”。
今年蚜虫爆发期有所推迟
一般而言,蚜虫发生期在每年三四月,这时适逢栾树发芽,它们聚集在栾树的嫩枝和幼叶上啃食,“吃饱喝足”的蚜虫会产生大量分泌物,导致树下“毛毛雨”。记者走访了红星路、堰新路、清舒道等多条栾树大道,没有见到树下“毛毛雨”爆发的现象,树下的地面也没有被“染黑”。
据介绍,一般气候条件偏暖、雨水较少的年份,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和迁徙。许瑛告诉记者,据监测,今年蚜虫的爆发期相比往年有所推迟。“蚜虫的爆发看似由温度和水分主导,实则是植物与气候的‘合谋’。”她解释道,栾树新叶的萌发为蚜虫提供了食物,而今年雨水稀少导致新叶生长缓慢,“万物复苏会受到气候的影响,目前来看,新叶萌发的势态相比往年欠缺一些,食物不够,蚜虫等虫害的发生自然也没那么严重了。”
蚜虫“滴油”现象减少除了气候因素,也得益于绿化部门未雨绸缪。“经过最近几年的摸索,我们现在对蚜虫的防治方法比较成熟,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蚜虫看似春天才发生,但我们的工作从前一年的秋冬季就开始了。”许瑛介绍,在蚜虫准备越冬时,养护单位会通过缠绕粘虫带、松土施肥、修剪枯死枝和病虫枝来减少越冬的虫口量,“就像给树木做‘冬眠体检’,把隐患尽可能消灭在萌芽状态前。”
到了来年春天,等蚜虫渐渐出现时,新一轮粘虫带又会绑上。此外,还会对栾树根部实行施药浇灌。“喷洒农药相当于外敷,而‘根灌’则是一种‘内服’的治疗方法。”许瑛表示,药水从树根灌进后,会输送到树枝树叶,蚜虫吸食后便会死亡,能够显著降低蚜虫的发生概率。绿化部门提醒,市民不要触碰行道树上的胶带,也不要将其撕毁,等到六七月份,粘虫带完成使命,养护单位将统一拆除。 (晚报记者 吴雨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