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上海姑娘陈笑、王轶轶圆满结束了无锡“五一”假期之旅,为听段子赶赴一座城,“我们4月30日到无锡先去南长街,5月1日在无锡看唐香玉脱口秀的表演,2日惠山古镇、拈花湾,傍晚回家。”幽默的力量无可阻挡,她们跨越城市用笑声填满假期。“听段子” 正成为年轻人假期新型“情绪消费”的顶流选项。
脱口秀热:笑声成假日“刚需”
“您寄存的是28英寸行李箱?这是第47个!”无锡市人民大会堂寄存处的工作人员边贴标签边调侃,语气里透着甜蜜的烦恼:唐香玉主打秀开票即“秒光”,观众席里有本地白领和拖着行李箱的外地“笑友”。无独有偶,5月11日脱口秀演员小鹿的全球巡演无锡站,早已一票难求。而4月15、16日二狗脱口戏的“梗王争霸赛”连续两晚爆满,观众席间此起彼伏的“前排梗警报”和“互联网嘴替认证”弹幕式互动。
为何年轻人愿为“听段子”买单?综艺热播催生的明星效应功不可没。从《脱口秀大会》走红的唐香玉、付航等演员,线下演出自带流量。“看过综艺,就想现场感受演员的即兴魅力!”观众小李说。00后大学生小林是“追笑族”中的代表:她专程从南京赶来无锡,只因唐香玉的巡演无锡站是江浙沪最近能抢到票的场次。
演员逆袭:从“贴钱演出”到专场爆满
曾自掏腰包办演出的“初代梗王”脱口秀演员付航,如今专场票价飙升至580元仍一票难求,全球巡演20城的票房更是突破千万元大关。而无锡本土厂牌“大发喜剧”创始人李大发,2019年她创办无锡首家脱口秀俱乐部时,首场演出靠朋友圈才凑满80人;如今在节假日的演出观众很多,也算是可以靠这行温饱了。在无锡红船厂内的喜剧CLUB,5月1日的航哥《男左女右》专场让观众笑到飙泪。散场后,观众小周擦着眼角说:“航哥的段子像解压阀,婚恋吐槽让我怀疑他偷看了我的聊天记录!”
厂牌的扩张更直观反映行业景气。如今,无锡的脱口秀厂牌也从1家增至4家,他们每周至少演出5场,覆盖职场焦虑、婚恋困境、城市文化等话题。“现在演员们开始卷创作了。”脱口秀演员白语展示着喜局社的“段子更新KPI”:演员每月必须淘汰30%旧梗,否则罚款请全组喝奶茶。她举例,某演员将无锡话“结棍”(厉害)融入职场段子,瞬间引发全场共鸣,“这种在地化创作,才是脱口秀的灵魂”。
产业蝶变:段子拉动“夜间GDP”
当脱口秀观众举起荧光棒,他们也在为城市经济“投票”。喜局社调研显示:76%的观众是20—30岁女性,且62%的人会因演出顺带打卡周边商圈。“她们是‘情绪消费’的绝对主力。”在无锡大剧院,张薇薇观察到奇妙现象:脱口秀观众并不是老戏迷,大多是新观众,说明年轻人不是不爱文化消费,只是需要更“对味”的供给。
2023年红船场引入“喜局社”后,这个由老厂房改造的文创空间上座率飙升60%。商户们惊喜地发现:脱口秀观众成了“夜经济黄金客群”——散场后,奶茶店“爆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烧烤摊前排队的人群里十有八九举着演出票根当折扣凭证。
这种“笑经济”正悄然重塑城市夜生态。演出散场后,观众笑饿了,顺路买个夜宵、夜游一下。五一期间,“听脱口秀+游无锡”成热门组合。
眼下,无锡的脱口秀厂牌正酝酿更大的计划。无锡最新出台的《繁荣文化旅游业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支持“新兴文化业态”,让白语有了更大的野心:打造“长三角喜剧联盟”,联合上海笑果、南京无名喜剧举办巡演,筹划“无锡喜剧节”,邀请全国厂牌一同参与“最炸场子奖”。“目标是让无锡成为新喜剧的地标城市,就像阿那亚之于戏剧。”白语眼中闪着光。
(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