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筑牢防汛抗旱“安全网”

我市全力做好汛期应对准备

  本报讯(晚报记者 潘凡) 5月1日起,我市正式进入汛期。从9日召开的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获悉,面对今年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天气气候异常事件偏多偏强、主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一成左右等形势,我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扎实开展各项防汛备汛工作,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

  目前,我市已完成防汛抗旱指挥体系优化,市、市(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市防指6个工作组成员已调整到位,新增民政、市场监管、邮政管理和中石化无锡分公司四个成员单位。同时,239名防汛行政、技术和巡查责任人已落实到防汛抗旱、防台风等各个关键领域,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风险排查整治是防汛备汛的关键一环。我市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汛前大检查,对堤防、水闸、泵站等水利设施及地下空间、地质灾害点等重点部位进行地毯式梳理排查。目前,已查出重要堤防险工险段5处、病泵站2座、河道阻水障碍152处。对于近两年发现的332处积水点,已完成整改314处,剩余18处也将按计划推进,确保在汛期来临前最大限度消除隐患。

  预案方案的修订完善为防汛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12个行业完善了41项“关停撤转”应急响应标准,4个行业完善了6项现场风险管控标准,30件防汛抗旱等应急预案和67件水利工程调度方案已完成修订。同时,精准摸排四类危险区域可能转移人员34.16万人,1208个转移安置场所已落实到位,并制定详细转移避险方案,为应急处置提供坚实保障。

  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为防汛工作增添底气。去年以来,全市新增排涝泵车33台、8.19万立方米/小时,总量达164台、21.89万立方米/小时。新增发电机组20台、6680千瓦,总量达125台、18141千瓦,应急装备能力大幅提升,且计划年内再增储25台、8700千瓦。同时,233支8196人的各类抢险救援队伍严阵以待,375.36万只防汛三袋、1671.61立方米木材等大量防汛救灾物资储备充足,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谋划实施144项防汛防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涵盖水利、市政等多个领域,总投资54亿元,从长远角度提升防汛抗灾能力。此外,统筹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四水”安全调度,累计调引长江水32.27亿立方米,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和河湖生态水位。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落细落实防汛责任,加快风险隐患整治,统筹防汛抗旱调度,突出抓好临灾应对。通过开展预案推演与实战演练、完善人员转移安置预案、加强值班值守等措施,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水旱灾害风险,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以万全准备迎接汛期“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