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9版:护士节特刊

白衣执甲,托举生命之光

——记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江南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最美的她们

  在生命的起点与荆棘之间,她们是托起希望的第一双手,是暗夜中的温暖微光。5·12护士节之际,记者走进无锡市妇幼保健院,用文字记录护理团队的坚守与温情。她们以白衣为甲,以仁心为盾,在平凡岗位上守护健康。

  产科

  助力生命“闯关”,用专业托起生命的重量

  在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们24小时值守在病房,用专业与温情为产妇筑起安全的港湾。“分娩通常情况下是一个生理过程,但仍会有很多风险发生,有些突发状况甚至会危及产妇或新生儿的生命,这对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产科护士长周芸告诉记者,在产科胎儿医学及早产病区,大部分住院者都是保胎孕妇。护理团队需熟练掌握各种宫缩抑制剂及其他保胎药物的应用技能,更需根据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积极主动给予人文关怀。

  面对宫颈机能不全且合并其它多种妊娠合并症的高危孕妇,她们临危不乱,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护理。一位37岁的高龄孕妇,在孕期23周时,羊膜囊已凸出至宫颈外5厘米,随时面临流产风险,不仅如此,孕妇还合并霉菌性阴道炎,而此时的胎儿尚未具备宫外生存的能力,每一秒都关乎宝宝的生死存亡。护理团队一边细心安慰,一边配合医生进行各项紧急处理,为实施紧急宫颈环扎创造机会。术后,护理团队又从病情观察、精准用药到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进行全方位的精准呵护。孕妇孕周达37周时,医生给宫颈环扎部位拆了线,宝宝也平安降生。“听到宝宝的第一声啼哭,所有的疲惫都值了。”周芸说。

  妇科

  以爱为盾,守护“残缺中的小圆满”

  面对妇科肿瘤患者,这里的护士既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心灵的摆渡人。她们每天穿梭于化疗泵的滴答声与术后监护仪的数据间,为患者进行PICC置管等各项护理的同时,善用倾听化解患者心理恐惧。曾有一位年近60岁的宫颈癌复发患者,面对肿瘤指标的再次升高,她感到了绝望、沮丧。护理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以聊天的方式为她宽心,并侧面提醒“沉默”的丈夫多鼓励妻子。经过多次聊天,患者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每次治疗时都笑着说“我又来‘战斗’了”。

  肿瘤患者由于在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复杂治疗期间身体机能下降,家属的陪伴尤为重要。为了破解“一人生病全家忙”的困境,病区率先试点实施“免陪照护”模式,在提供针对性照护服务的同时,也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

  “我们要让她们知道,抗癌路上从不孤单。”妇科护士长吕亚告诉记者,在这里,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让残缺生命重新绽放的魔法。

  临产室

  与时间赛跑,于惊险时刻守护生命“花开”

  临产室的时钟永远以秒计数。这里有47位助产士,年均六千余例的接生量练就了她们“听胎心辨危机”的本领。胎心监护仪上的每次波动都牵动她们紧绷的神经。去年冬天,临产室来了一位高龄孕妇,随着宫口的持续扩张,胎心监护仪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胎儿的心率持续下降到60次/分。要知道,一般胎儿的心律在110—160次/分,一下子降低这么多,宫内胎儿面临缺氧、窘迫的危险。此时,一刻也不能等。护理团队立刻激活助产应急预案,开启宫内复苏绿色通道。待到孕妇宫口完全扩张时,助产士当机立断进行产钳助娩,最终母婴平安的啼哭为这场生命保卫战画上完美句号。

  “作为一名助产士,每天听到的胎心是最动听的旋律,守护产程是这份职业最浪漫的陪伴。”临产室护士长朱丹介绍,助产工作看起来平凡,但担子很重,每一例的分娩都需要莫大的耐心和保持乐观的情绪来为孕妇们加油鼓气。

  为了让孕产妇消除生产的恐惧,临产室推出家庭化、个性化、舒适化的全周期生育友好服务模式。推行自由体位分娩,配备分娩球、导乐车等辅助器具,开启个性化分娩之旅。除此之外,资深助产士团队还提供“一对一”全产程专业指导和情感支持,让孕妇分娩像在“家”一样。

  新生儿科

  化身“临时妈妈”,用爱心呵护早到的小天使

  去年2月,在新生儿科的重症监护室里,全市最小胎龄23周的早产儿降生了。面对体重只有710克、巴掌大的宝宝,护士们2—3小时喂养一次,用棉签蘸初乳提高宝宝免疫力,自制鸟巢式襁褓模拟子宫环境,24小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早到天使”的每一寸肌肤颜色的变化、每一个动作及神情变化都牵挂着护理团队的心。她们是临时妈妈,也是第一个生命奇迹的见证者。90天后,家人终于迎来了与宝宝团圆的日子。

  早产儿综合管理是该院新生儿团队的优势护理技术项目,新生儿科科护士长李萍告诉记者,医院年收治危重症新生儿3000余例,其中早产儿1000余例,含超、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余例,救治成功率达95%以上。

  “出院后的家庭照护对宝宝今后的生长发育十分关键。”李萍介绍,新生儿科积极打造“早产儿家庭养育直通车”。护理人员不仅对产妇一对一实施母乳宣教,还向家长提供科学养育照护技巧,通过多途径实现“住院——门诊——居家”三位一体的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