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物联网大棚助力

地产枇杷抢“鲜”上市

  本报讯(晚报记者 潘凡/文、摄) 立夏时节,“初夏第一果”枇杷迎来成熟季。当本地露天种植的枇杷还需等待一周才能上市时,物联网大棚里的白玉枇杷已挂满枝头,抢“鲜”上市。

  走进山水城贡湖社区的世外源生态农庄大棚,一棵棵枇杷树整齐排列,枝头上圆润饱满的白玉枇杷色泽诱人,工人们正在仔细挑选成熟度最佳的果实。“这种白玉枇杷果形小巧,平均每颗重25克。但在我们大棚里,大果比例能达到五成。像这颗直径超过了5厘米,再养养重量能超过50克。”农庄负责人缪小虎说。剥开一颗枇杷,果肉洁白,咬上一口,香甜细腻。为了保证果实品质,农庄遵循稳产理念,“舍得”疏果,每根枝条只留3颗枇杷,每棵树结果量控制在900颗左右。

  与露天种植的“靠天吃饭”不同,该农庄的枇杷在物联网大棚的“守护”下,成功摆脱了“大小年之困”。这得益于大棚内先进的智慧管理系统,田垄间的黑色滴灌带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棚顶微喷系统可按需加湿降温。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系统24小时监测枇杷生长数据,自动完成喷淋、开棚、施肥等操作,为枇杷生长打造适宜环境。

  数据的动态更新也为果树生长注入强大动力。系统以小时为单位记录光照、温度、湿度等生产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显著提升了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也让枇杷实现早熟赢得市场先机。“提前上市的枇杷价格优势明显,精品果每斤售价可达80元,供不应求。”缪小虎说,开采头几日每天能采摘约50箱精品果、200斤普通果,周四开始,产量将翻倍。早熟的白玉采摘期有15天左右,中熟冠玉、晚熟丰玉也将接力上市,采摘期预计持续到6月1日,亩均产值超5万元。该农庄还将代表无锡参加2025长三角枇杷高质量发展交流会·“长三角精品枇杷”推选活动,展现无锡枇杷的卓越品质。

  然而,对于露天种植的枇杷来说,今年是个减产年。雪浪街道果农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2月的极寒天气、春季的严重干旱让露天枇杷大量减产,产量仅为去年的六七成,果形也因生长期气温偏高而偏小,50克以上的大果数量少于往年。目前,露天栽培的枇杷正处于由青到黄的转色期,预计5月20日左右进入成熟期。

  枇杷的售价预计与去年差不多。以世外源生态农庄为例,有单颗重25至35克40粒装和单颗重35克以上28粒装两种规格的礼盒,价格都是150元/盒,4斤散装的售价也是150元。位于惠山区的曹恬久溪生态农场,5斤精装特级果售价300元、5斤大果售价250元、5斤中大果售价200元、5斤中果售价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