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山森林公园的登山步道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在盘山公路两侧的石头和木桩上,猫和老鼠正在玩捉迷藏,胖嘟嘟的大熊猫趴在树桩上啃竹子,小奶猫蜷在台阶角落打盹……这些栩栩如生的涂鸦让原本肃穆的山林瞬间“萌化”,为传统的登山体验增添了别样乐趣。
90后画师:妙笔生花,石头、木桩“大变脸”
上午9点半,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惠山盘山公路上,90后画师张敏正蹲在一块大石头前专心创作。他的背包里塞满了颜料、调色盘和画笔,矿泉水瓶里装着自来水,这是他爬山作画时的“标配”。此刻,他正在给一块形似蘑菇的石头“化妆”——用白色丙烯颜料打底,勾勒出小熊圆滚滚的轮廓,最后用黑色颜料点上眼睛和鼻子。
“从这个角度看,石头凸起的部分刚好像小熊的耳朵。”张敏边画边解释,他喜欢利用石头的天然形状设计画面,这样每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作画过程中,不断有市民驻足围观。一位阿姨掏出手机录像:“小伙子画得真好,这小动物太可爱了!”甚至有游客专门从山下折返,就为了看张敏画画。“昨天刷到他的抖音,今天特意来现场围观”,市民李女士表示,山间石头“大变脸”,成为一道道吸引眼球的风景线。
张敏的创作灵感源于一次爬山时朋友的感慨。“之前台风刮倒了很多树,留下了不少树桩,朋友说要是有点色彩就好了”,张敏当时就想,这些石头和木桩不就是天然的画布吗?秉承让生活充满小惊喜的初衷,5月1日,他第一次在盘山公路入口石壁处画了第一幅“猫和老鼠”,没想到立刻在朋友圈刷屏。“当天视频就有近百条评论,很多人直接到惠山森林公园去打卡,有人甚至带着孩子来‘找彩蛋’”,张敏笑着回忆,现在每天都有网友私信自己,催促更新作品,真的特别惊喜。
登山者:坚持爬山,升级朋友圈九宫格
别以为这些涂鸦只是“随便画画”,作为资深游戏原画师,他深谙场景设计的精髓:“比如这块转弯处的石头,我特意在两侧画了汤姆和杰瑞,让它们形成追逐的动态感,游客走到这里就像走进了动画片里的场景。”母亲节当天,他在一个树桩上画了熊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温馨画面,画面里窗户的光影效果都是反复调试后才确定的。
不过,在石头上作画要远比在纸上困难得多。“石头表面粗糙不平,颜料很难均匀覆盖,”张敏展示着调色盘里斑驳的色块,“尤其是木桩,裂纹和凹陷会吸走颜料,我得反复涂抹三四层才能出效果。”更麻烦的是天气因素,下雨天颜料干不了,只能现场“抢救”。张敏告诉记者,最哭笑不得的是,自己还没下山,画在树桩上的熊妈妈就被人连桩带画搬走了。
尽管困难重重,张敏乐在其中。“每次看到游客发现画作时惊喜的表情,我就觉得值了”,他表示,很多爬山的网友、朋友都告诉他,原本对于爬山没有任何兴趣,现在有了这些画,就跟集邮一样,坚持每周爬山打卡。也有网友留言,自己的孩子以前死活不肯爬山,现在每天吵着要来“找小动物”。这也让张敏有了动力,时不时上山“营业”,目前创作了12幅作品,最高的一条抖音播放量冲上30万。有网友调侃:“以前爬山要命,现在爬山要图——没凑够九宫格发朋友圈,这山算白爬了!”“我计划让盘山公路的每个转角都有惊喜。”张敏笑着说。
争议:要美好创意,不要乱涂乱画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对涂鸦点赞。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对个别画作吐槽:“青山公园的断树梢被画成大蛇头,晚上下山差点被吓哭!”更有市民质疑:“这和‘到此一游’有什么区别?”对此,惠山森林公园管理方表示,张敏的涂鸦已提前报备,且内容积极健康,“我们鼓励这种美化环境的创意,但坚决反对私自涂鸦和涉及敏感内容。”工作人员介绍,城管和保安队员会定期巡查,发现违规行为会立即清理。
对于张敏来说,他的创作灵感均源自自然,作品也力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这些画就像山林的‘表情包’,让冰冷的石头有了温度。”一位游客的评论获得上千点赞。(晚报记者 璎珞/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