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警方上演了一场反诈版的“极速营救”——女子轻信“保险退订”信息,将22万余元转至“骗子”的银行账户,警方紧急行动,全额“抢”回,并顺藤摸瓜找到收款的“骗子”。令人意外的是,收款人称自己也是“受害者”。
轻信退订信息
22万元转至“骗子账户”
4月28日下午3时许,一名女子报警称自己可能被骗了,22万余元已转至“骗子账户”。
无锡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后,立即启动“三方通话”机制(即110指挥中心、反诈中心、报警人三方同时通话)。经快速开展相关工作,反诈中心对收款方的银行账户采取紧急止付措施,已汇出的22万余元全部被保住。
在反诈中心与诈骗嫌疑人“抢时间”的同时,梁溪公安分局山北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找到报警人核查相关情况,并对其开展进一步反诈宣传。
经了解,报警人阿英(化名)今年52岁。4月28日12时许,她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开头是某保险公司的简称,提醒她“您的预约已生效,按月收取1800元,如需取消联系:133……”
当时,阿英在该保险公司购买的保险产品确实快到期了,但她并没有续约,便拨打了短信里的手机号码询问。“客服”查询后表示,她预约购买了“微信资金安全险”,下个月就开始生效、扣费,如果是误操作,可以在微信钱包里关闭。
然而,阿英在微信钱包里并没有找到购买记录和取消按钮。这时,“客服”表示,可以帮她操作,并让她下载了一款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阿英照做了。一番操作之后,“客服”称,虽然帮她办理了取消业务,但不确定是否取消成功。万一没成功,阿英名下余额超过800元的银行账户都会被自动扣款。为了安全起见,她建议阿英把名下银行账户的资金汇入“安全账户”内,如果确定取消成功,这些钱当日就会全部原路返还。
阿英信以为真。在“客服”的指引下,她一步步操作,最终,22万余元银行存款被转至“客服”提供的“安全账户”。随后,她再询问退款事项时,对方却一改之前的热情态度,迟迟不理会。阿英这才意识到上当了,立即报警。
落入求职陷阱
收款方也是“受害者”?
对收款方的银行账户采取紧急止付措施之后,无锡警方顺藤摸瓜,查明该银行卡的卡主——外省居民小珍(化名)。然而,面对民警调查时,小珍却称自己也是“受害者”。
原来,小珍没有工作,前段时间,她通过网络渠道,找到一份兼职——刷单做任务赚取佣金。刚开始,“雇主”派的都是“小活儿”,给网店刷单、写好评。事发这天,她突然接到一单“大活儿”——帮他人收款、取款。小珍说,看到钱到账后,她立即按照“雇主”的指令去取款,不料,她到银行一查,账户已被冻结。直到民警找到她,她才知道自己被不法分子给利用了。
目前,警方已将22万余元资金全部发还给阿英。该案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提醒
警惕保险退订陷阱 拒绝刷单类兼职
民警表示,保险退订陷阱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类电信网络骗局,主要套路是,嫌疑人冒充保险机构,以“不退订就扣费”为由,诱骗当事人“上钩”。广大市民在收到这类信息、电话时,一定不要相信,应及时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热线或其他正规渠道多方核实确认。当被要求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转账汇款、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时,一定要坚决拒绝,以防上当受骗。同时,民警提醒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出借身份证、银行卡,拒绝参与刷单类的兼职工作,以免沦为不法分子的“工具人”。
(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