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3日下午,“养生有方 乐享银龄”活动在锡山区明泉社区举行。该活动经过前期精心调研,以困难群体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特意为社区内的困难群体量身打造。据了解,这也是锡城暖心联盟系统性发挥作用,推动社会救助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服务”转型的系列尝试之一。
当天下午,77岁的吴老伯早早来到活动会场。吴老伯早年是知青,如今孑然一身。他时常感到头晕,血脂也偏高,之前还发作过脑部腔梗,一直担心自己的心血管疾病再次发作却无人知晓。“我现在住在安置房小区里,有一份低保,基本生活开销够了。”吴老伯说,“遇上生大病也有相应的补助,经济上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我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保重身体,少给国家添乱。”
锡山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与吴老伯有着同样想法的困难人员共有104名,在健康监测和健康促进方面有着相同的需求。考虑到困难群体分布较为分散,他们本月先为明泉社区的困难人员开展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活动现场,一家中医诊所的工作人员为大家普及了不少医疗知识,如中风前会出现“突然拿不稳筷子,经常会掉到地上”“开车时,车子经常会压线”“伸出舌头时是歪斜的,不在脸部的中间位置”等常见症状,并带着大家一起做拍手操。73岁的毛阿姨很感兴趣。她多年前从外地嫁到无锡,老伴已去世,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无法手术,特别担心独居时会出意外。“学点保健知识可以少去医院。”毛阿姨也是一位低保人员,在现场测量了血压,请中医把脉进行体质辨析,收获颇丰。
据了解,锡山区共有低保、低收入等类型的困难群众1000多人。此次,锡山区首次针对这些人员的需求进行了调研,涵盖风险防范服务、照护服务、生活服务和关爱服务四大类需求,涉及用水用电安全、康复训练、居家安全防护、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这也是我们首次精确采集困难群众的需求,针对他们的需要提供精准服务。”工作人员介绍,新成立的暖心联盟共有18家单位,各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针对需求,链接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上个月,他们针对一些困难群体“物质保障有余、心理服务缺位”的现实痛点,启动了“从心出发,让爱回流”专项行动,创设了艺术治疗救助模式,定制“曼陀罗绘画+代际互动”复合服务方案,通过色彩疗愈促进情感表达,为受助老人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未来,他们还将不定期为困难人员提供不同的主题服务。
目前,无锡正在积极探索“物质+服务”的模式,在满足困难群众生存需求的基础上,给予更多帮扶,如冬夏极端天气时的电费减免、助浴助洁助购等生活照料服务。如今,各地更注重向“发展型服务”方面提升,为困难群众在能力提升、社会融入及心理建设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支持。(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