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山区阳山镇高潮村种植的赤松茸迎来了丰收,“桃菌轮作”新模式为当地桃农打开了致富新路子。
高潮村的赤松茸试验田面积有1500多平方米,其中200多平方米巧妙地利用了桃树下的空间。“我们清晨5点半就开始采摘了,最多的一天采了700多斤,采完就拉到旁边的加工车间分拣、包装,赤松茸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桃农李建国说。高潮村党总支副书记李科明表示,首次尝试很成功,采收下来的赤松茸经过去泥称重、分类真空包装,随后装入精美的礼盒,销往市场,为村民带来财富。按当前统货回收价计算,桃农利用100平方米桃林空地种植,一季可增收3000元左右。桃农还可以将赤松茸赠送、销售给长期复购水蜜桃的忠实客户,既能维护客户关系,又能增加村民水蜜桃空白期的收入。
当初为何会引进这一项目?原来,上海鹏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落户无锡的负责人因采购水蜜桃与当地桃农结识,提出利用桃林休耕期种植赤松茸的设想。起初,桃农们对陌生品种心存疑虑,但得知赤松茸种植“零化肥农药、只需浇水管理”,且生长周期完美契合桃树农闲期,大家心动了。10月种植、次年春季采收,既不影响桃树的种植,又能帮助桃农增收,经过实地考察和技术论证,高潮村委果断划出6亩地,探索“桃菌轮作”新模式。
据介绍,覆盖赤松茸的稻草可以保湿、防止杂草生长和鸟类啄食,待采收后翻埋入土还能化作桃树的有机肥,形成“稻草还田变肥料、桃菌共生促循环”的绿色农业生态链。专业公司提供菌种、农技专家指导、村里出土地和人工、产出包回收的“企业+村集体+专家”种销模式,更是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以往到了冬天桃园就闲着了,去年冬天种上赤松茸,不仅不耽误种桃,还多了一份收入。”桃农李建国对这一创新模式赞不绝口。
尽管试种取得了成功,但还存在不少挑战,如赤松茸种植对基质配方、水分管理、温度控制等技术要求颇高,采收期间工人劳动强度也很大。面对这些难题,高潮村计划推广Y型种植模式,结合喷灌技术降本增效;挖掘“林下经济”多元价值,亲子研学采摘、打造长寿健康IP等延伸产业已提上日程;联动饭店开发赤松茸特色菜,尝试加工品相欠佳的菌菇,实现“零废弃”。(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