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天下

“3天美白”牙膏靠谱吗?

医生:过度使用或造成牙齿磨耗

  在线下商超中,“美白、亮齿”牙膏居多。 (图源:中国商界杂志社)

  “3天美白”“7天提亮3度”“28天提升5度”……各类牙齿美白产品的宣传语足够诱人,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功效争议与消费者投诉。

  美白牙膏市场份额增速明显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牙膏市场规模达350亿元,2030年有望突破600亿元。从产品结构看,中高端产品占比已超40%,其中功能性牙膏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至65%。细分品类中,美白(32%)、抗敏(25%)、防蛀(20%)牙膏增速显著高于传统清洁型产品。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产牙膏备案信息平台,输入关键词“美白牙膏”进行检索,有771款相关的产品登记备案(数据截至5月12日)。在电商平台京东,韩方五谷海盐清新洁齿牙膏、韩方五谷小苏打晶洁去渍牙膏、佳洁士锁白茉莉山茶牙膏、维特丝亮洁新耀牙膏、DARLIE好来超白密泡小苏打牙膏排行亮白功效牙膏热卖榜销量前5名。

  来自上海的互联网从业者华女士告诉记者,她被某品牌广告吸引,购买了号称“3天美白”的牙膏,但使用3天后,并无明显效果。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华女士口中的这款“3天美白”牙膏包装上醒目地写着“三重焕白科技”“3天美白”“24h清新口气”等标语,且使用“1次去渍提升170%,3天美白提升271%”,其美白原理是“精选复合焕白粒子‘复合异型水合硅石’,助力洁齿美白”。

  记者又查看了另外几款标注美白功效的牙膏,其美白成分上,有的主打木瓜蛋白酶、溶菌酶;有的强调含“色修爆珠”(指膏体中可见的粒子);还有的标明添加了氨基酸和耀白因子等。

  过度使用美白牙膏或造成牙面磨耗

  国家标准《功效型牙膏》(QB/T 2966-2014)将功效型牙膏定义为“添加功效成分,除具有牙膏的基本功能之外兼有辅助预防或减轻某些口腔问题、促进口腔健康的牙膏”。功效型牙膏的功效主要包括:防龋、抑制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有关问题、除渍美白、抗牙结石、减轻口臭以及完成针对改善口腔问题功效作用验证的其他功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口腔颌面中心副主任医师桑金华介绍,普通牙膏的主要成分包括摩擦剂(如碳酸钙、二氧化硅等,通过物理摩擦去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氟化物(防蛀)、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硫酸酯钠,产生泡沫,辅助清洁)、保湿剂和香料等,核心功能即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预防龋齿。功效性牙膏则是在普通牙膏的基础上添加更多的摩擦剂或化学美白成分,比如焦磷酸盐、过氧化物等,添加特定活性成分以及光学修饰剂(如云母颗粒),针对口腔问题提供额外功能。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治疗科主任医师赵晓一告诉记者,通常美白牙膏含有较普通牙膏更多的摩擦剂成分(如水合硅石),通过摩擦作用清除外源性色素并且抑制其再附着。如果是牙面外源性色素非常重的情况,大力刷牙,确实能去除表面的部分色素,起到颜色改善的目的,但如果是正常牙面,色素不是很多,大力摩擦的美白作用并不大。

  赵晓一提醒,过度使用美白牙膏有可能造成牙面磨耗。有研究表明,美白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明显增加了对脱矿、酸蚀的牙釉质以及牙本质的磨耗。因此,“对于牙本质暴露或有酸蚀症风险的患者,在使用美白牙膏时需考虑到牙齿过度磨耗的风险”。

  专业牙齿美白需在口腔医师评估监控下进行

  5月12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输入关键词“美白牙膏”检索发现,共有170条投诉,其中涉及的品牌有高露洁、佳洁士等外资及合资品牌,还有云南白药、舒克、参半等本土品牌,且大多数投诉指向其美白宣传与实际效果不符。

  桑金华表示,美白牙膏主要改善牙齿表面的外源性色斑,对内源性着色(如四环素牙、氟斑牙)效果有限。若追求明显效果与安全性,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专业治疗。“消费者应结合自身口腔状况理性选择,切勿盲目追求速效。”

  赵晓一建议,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宣称能快速美白的牙膏,而要养成常规保健牙齿的习惯,避免一些错误的饮食习惯和牙齿清洁方式。对于一般患者或色素不是特别大量的人群,如果想拥有健康靓丽的牙齿,可以寻求专业口腔美白治疗。“这是需要专业口腔医师评估和监控的治疗。专业的美白治疗,不会造成牙齿的损害,不影响牙齿健康,是安全有效的。”赵晓一表示,专业的牙齿美白主要包括诊室美白和家庭美白,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所使用美白剂的浓度和美白治疗所需的时长不同。口腔医生会根据牙齿的情况进行个性化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美白。

  据悉,2023年12月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面施行。按照《办法》第十三条要求,“牙膏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牙膏备案人应当在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接受社会监督”。

  北京市京哲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苗指出,牙膏产品功效宣称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宣称内容应真实、合法,并以健康的形式表达,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消费者不慎购买了涉嫌虚假宣传的产品,可以去相关部门进行投诉维权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