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当AI遇上研发,当量子计算介入智慧医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昨日,“智启未来——AI青年人才沙龙之夜”在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成功举行,聚焦AI与生物医药融合的热点领域,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全球新药研发领军人才平台、青年科技创业团队的代表参加。
北大CMO项目负责人朱筠表示,无锡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成熟,为AI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落地场景,是AI人才可以大展拳脚的“价值洼地”。“与其堆叠AI企业,不如让AI深度赋能传统产业。”
围绕量子计算赋能制药、智慧医疗生态等前沿主题,现场嘉宾“火力全开”,从科研攻关到产业落地,畅谈创新成果、分享实战经验,激荡出AI与生物医药融合发展的“最强脑波”。一场场观点交锋、一次次理念碰撞,不仅展现了技术的想象力,也描绘出未来医疗的无限可能。
生成式AI如何辅助靶点识别?大模型怎样学习蛋白结构?在元思生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张骁看来,AI不再是理论概念,而是正被快速“装入”新药研发流程的可执行工具。在他展示的一组案例中,AI模型已经被应用于抗体筛选、分子优化、靶点捕捉。“传统实验方法难以高效解析蛋白质碎片化结构,单个项目动辄耗费数年,而运用AI技术,最快情况下能将解析提升至几分钟内。”张骁表示。
作为国内较早关注AI技术的行业从业者,无锡本土企业海斯凯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金华表示,公司目前正将AI深度嵌入医疗诊断设备中,例如肝脏纤维化无创检测仪和激光显微内镜。“传统成像诊断依赖医生经验,AI的引入可以辅助医生更高效识别病灶,等于为医生装上了一双AI的‘慧眼’,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效率。”邵金华透露,首款集成AI功能的激光显微内镜将在两个月内上市。他也希望借此次沙龙与本地更多企业交流,在多元场景中吸收AI应用的灵感,将先进技术真正转化为临床价值。
青年人才正成为驱动创新的生力军,90家生物医药领域国家高新技术龙头企业,197家无锡市雏鹰、瞪羚、准独角兽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生态圈引领专业化产业园区建设。共青团新吴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无锡高新区正加速打造“5+3+X”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区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已达3.4万人,其中拥有正副高级职称和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超千人,人才“含金量”持续提升。(陈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