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要闻

31个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无锡创新药持续“破冰”

  “术之道”全自动植发机器人,“午休”时间便可完成植发手术,解决大单位植发手术可能带来的医生“手抖”痛点。

  “31个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创8年来新高。”昨天从2025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获悉,无锡近年来积极布局“生命健康之城”建设,尤其在创新药械、合成生物等领域表现抢眼,创新成果频现,以“专业园区+顶尖科研+资本赋能”的模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太湖湾样本”。

  创新药持续“破冰”

  迪哲医药是一家专注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疗法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的无锡药企,科创板上市不到两年,就上市了无锡10年来首款自主研发的口服靶向药“舒沃替尼”(商品名:舒沃哲),是肺癌领域首个且唯一获中美双“突破性疗法认定”的国创新药。去年,该企业研发的“戈利昔替尼”也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JAK1抑制剂,打破了该领域近十年无创新药的局面。

  昨天下午,还举行了2025创新核药论坛,整个大会期间,关于AI制药、核药等11场平行活动,云集了产业界、学术界和金融界的中坚力量,共探生物医药发展新趋势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获准临床研究的新药项目达31个,创8年来新高。无锡具有深厚积淀的医疗器械产业也是新品迭出,获批上市医疗器械623个,其中获批上市三类医疗器械65个,6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被国家药监局纳入优先特别审评审批程序。

  专业园区上演“造物革命”

  合成生物是生物制造的核心驱动力,也是江苏十大未来产业之一。在产业快速追赶阶段,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合成生物产业园、锡山合成生物产业园、无锡医疗器械产业园、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等6大专业园区集聚起行业80%以上企业,构建起从实验室到超市货架的完整通路。同时,一大批合成生物前沿技术催生的新项目正在加速聚拢,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拓展,为锡城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增长极”。

  今年1月底,总投资超过6亿元的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封顶,配套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同时,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团队与“新合新”合成生物研发中心的项目签约仪式在此举行。江南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出普通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不仅打破了进口依赖,还使每公斤的原料成本从数万元降至百元。在生物医药这片创新沃土上,无锡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和科研院所优势,在生物制造、生物育种、生物定向进化、定量合成、蛋白质设计等合成生物产业方向上提前谋篇布局,不断取得研发突破。据了解,无锡合成生物产业园先后引入蔚蓝生物、华熙生物、瑞霆生物等一大批合成生物龙头企业,一年来已招引十余个合成生物项目。

  竞逐新赛道,专业产业园正展现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对接的双重优势。今年成立的锡山合成生物产业园已吸引了康码生物第四代GLP-1(减肥药)和新型甜蛋白(代糖)产品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入驻。同时,该区还建立了无锡合成生物未来科学中心,科研人员正忙碌于生命储能材料、新一代DNA生物合成技术等未来科学领域的研究,这些实验室成果将广泛应用于骨科、齿科、大健康等领域。

  “链主”引领产业集群进化

  在无锡,生物医药板块有阿斯利康、泛生子、知原药业、通用电气医疗、国药控股无锡公司、药明生物、迪哲医药、卓和药业8家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200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推动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向2500亿元规模迈进。

  在现代中药领域,卓和药业尚属一名新秀。去年2月,卓和药业推出的九味止咳口服液获批上市,是无锡近20年来首个获得批准的1.1类中药创新药,也是国内首个1.1类咳喘类(成人型)中药处方药。

  诞生过壬二酸凝痘霜等爆品的知原药业是皮肤健康赛道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在皮肤病治疗药物和功效性护肤品领域持续发力。这次大会期间刚刚揭牌的江苏省特殊化妆品检验检测中心在筹建期内即与知原开展战略合作,为其提供技术交流、法规咨询、日常产品及原料的质量控制等服务,且联合申报“无锡市皮肤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盘活无锡美丽经济“产、学、研、检”全链。

  药明生物的CDMO平台服务300余家中小企业、卓和药业的止咳口服液带动起周边药材种植产业、通用电气的CT设备与艾米特手术机器人协同配合……“链主不只是规模领先,更有技术输出与跨界融合的格局。”市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展示了一组数据:2024年三类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同比增110%,其中65%来自链主企业的生态伙伴。(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