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由市建管中心负责实施的无锡学院北侧景观提升项目正式交付投用,这座占地5.77万平方米的游园以“在地文化”为魂,将无锡的千年文脉与江南园林精髓融入一砖一瓦,打造出一座“可栖息、可游乐、可传承”的校园文化地标。
游园里,随处可见无锡的文化印记。入园处,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与惠山“惠心泉”谐音的“慧心泉”,汩汩清泉作为全园水系的源头涌出,旁侧一尊二胡雕塑静立,呼应着无锡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悠扬旋律。沿着水系向前,太湖石、牌坊、雨链、廊桥一一呈现于眼前,视觉元素变得越发错落丰富。“园林空间以‘江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寄畅园为蓝本,巧妙利用借景、对景、框景等经典造园手法,掇山理水,以水为脉。”无锡文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师刘雯介绍,开工之时这块地方只是一片一览无余的荒地,通过在西北角堆土成山,水系贯通环绕,全园地形整理,构建了山、坡、涧、池、溪、坪、田、渠等多样地形,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布设亭、廊、路、桥、牌坊等丰富的景观设施,在有限空间里为师生营造无限观景意趣。
行至涤心廊,一片片竹简模样的格栅悬于梁间,甚是引人注目,上前细看,“职业当勤 节俭当崇”“讲诚信 重修德 怀天下”……无锡“秦”“钱”“唐”“荣”四大家族经典家风镌刻其上,师生在廊下小憩时,既能感受“水天一色”的静谧,又能聆听江南望族绵延百年的精神回响。
在这里,每一处景致都是“课本”,每一块山石都藏有故事,静笃园、寄畅地、袭明池、涤心廊、知止坡、抱朴桥、抱一亭、大有林、耕云种月等10余个文化景观,将《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的智慧、儒家“知止而后有定”等传统文化融入可游可赏的校园景观之中。园中石刻汇集了王羲之、李叔同、文徵明、吴昌硕、启功等书画大家的墨迹,让师生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漫步园中,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还能邂逅现代生活的时尚。原木色的“树洞座椅”临水而设,为师生提供独处漫谈的空间。白色的室外吧台在绿草掩映间分外清新,为学术沙龙、读书会预留了灵动舞台。园区东侧,农艺体验区与活力运动区遥相呼应,学子可循节气探知稼穑之艰,也能在青春赛场上挥洒汗水。
“项目的建成投用为学校提供了‘诗意栖居’的教书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传承城市精神的载体,进而变身为展示无锡‘山水人文’城市品格的新窗口。”市建管中心建筑设计部高级工程师许艳介绍,下阶段,市建管中心将加快推进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力打造一所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陈钰洁/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