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地化”改造,打造文化融合场景,连锁品牌在无锡这座江南古城找到了新的破局点。近日,必胜客、7-ELEVEN等连锁品牌相继在无锡推出“城市限定”产品及特色门店,空间设计、产品研发深度融入无锡本土文化元素。
借地融景 与无锡“共生”
暮色初垂,惠山古镇的青石板巷浮起暖黄光影。斑驳的马头墙下,一座融合了江南民居形制的必胜客餐厅亮相——江南的粉墙黛瓦与店内定制的水波纹穹顶交相辉映,飞檐翘角与玻璃幕墙碰撞出轻盈的现代感。
“和现有门店的欧式复古风格不同,该店在设计之初便着重参考无锡的山水胜景、人文底蕴与烟火气息,和惠山古镇的街景相协调。”必胜客相关负责人说,PIZZARIA是品牌打造的新模式餐厅,无锡不仅是其继上海、苏州之后的全国第三个进驻城市,也是其首次在外观设计上进行了“在地化”突破,实现了水乡魅力与意式风情的有机融合。
在无锡开设多家门店的咖啡品牌M Stand基于“一店一设计”的理念,在万象城、荟聚、恒隆广场等地结合城市文化特色和商圈环境打造全新面貌。江南大悦城M Stand门店设计团队说,门店“院—宅—院—宅—院”的设计灵感取自无锡的宅院模式,作为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形式,在总体布局上,建筑与院落交替布置,保证每栋建筑有足够的自然采光及通风,顾客端一杯咖啡,可以漫步在葱茏新绿之间,优雅从容地“游园”。
“通过建筑风格上的改造,在视觉层面上更容易被本地人接受。”业内人士认为,门店外观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第一印象,通过融入本土化元素,品牌借助城市的文化气质,丰富自身的文化意蕴。
“锡式出圈” 打造城市限定产品
从“千店一面”到“一店一景”,连锁品牌不仅用空间设计讲述无锡故事,在产品端,“城市限定”策略同样玩出了新花样。
一点点10周年推出无锡限定保温杯、Grid Coffee将无锡小笼馒头做成冰箱贴、锐跑运动为无锡粉丝送上马拉松赛道眼镜……当产品加上“无锡限定”,在地域符号的加持下,大家的消费欲望被迅速勾起。
上个月,全球连锁便利店品牌7-ELEVEN在无锡五店同开,推出“无锡限定59.9元专属福袋”引发关注。该品牌无锡区域负责人吴凡说,“福袋”结合本地消费需求设计,内含价值229元的人气商品,“城市限定”增加了稀缺性,为开业吸引了大量客流。该品牌智能化改造也丰富了“锡式”体验,三阳广场地铁站店作为江苏首家无人售货门店,提供自助调酒区,消费者可购买基酒、冰杯等材料自由调配,贴合年轻群体的需求。
“在无锡,游客想体验‘本地专属’,本地人则期待‘熟悉的陌生感’。”吴凡表示,限定款不是简单地贴标签,而是基于本地消费习惯的深度创新。无锡消费者对“甜鲜口味”的偏好、对时令食材的讲究,均成为商品铺陈和推广的重要参考。
情感共鸣 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入
为何连锁品牌扎堆在无锡发力“在地化”?无锡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趋势既是品牌应对同质化竞争的创新之举,也折射出品牌在商业活力与文化魅力方面的双向奔赴。无锡人均消费力位居全国前列,且文旅融合势头强劲。2024年,无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超1.4亿人次,为品牌提供了庞大的客群基础。年轻消费者对“仪式感”和“社交货币”的需求,也在倒逼连锁品牌打破传统经营模式。
尽管连锁本土化改造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如何平衡文化融合与消费可持续性仍是难题。有消费者认为,部分品牌对无锡文化的理解流于表面,“樱花、小笼馒头、二泉映月”等元素被重复堆砌,缺乏深度。也有商家担忧,过度追求“一店一景”可能导致运营成本攀升。
对此,无锡市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建议,除了对建筑外观、室内陈设进行“在地化”视觉符号改造之外,还可以从无锡的历史脉络、居民生活方式等维度构建叙事体系,建立深层次的情感认同,避免“为限定而限定”,比如和本土知名品牌联合互动,延伸消费空间;通过限定产品切入细分场景,借助社交媒体与本地社群实现裂变传播。
眼下,这场连锁品牌的“在地化”试验仍在继续。随着更多品牌的加入,无锡的商业图景或将书写出标准化与“在地化”共生的新范式。(晚报记者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