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违法被处罚,她缘何还向执法部门致谢?

  近日,锡山区一家网店因违规销售化妆品,被锡山区市场监管局处罚。然而,“罚单”下达后,网店经营者阿菲(化名)却十分感动,主动上门送锦旗致谢。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要从一桩消费纠纷说起。

  证据确凿,面临重罚

  此前,锡山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在某网店购买了一款美白面霜,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都查不到,怀疑买到了“问题产品”。该局经初查后发现,消费者举报的情况基本属实,遂对该网店立案调查。

  经调查,涉案面霜属于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化妆品,且存在冒用厂名厂址的情况。案发时,该网店已停止经营该款面霜。经营期间,其违法所得共计8000余元。对此,网店经营者阿菲没有异议。

  总体上来看,该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一桩比较“好办”的案件。可是,如何处罚却成为摆在执法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从阿菲的违法行为、涉案金额等情节来看,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她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几十万元罚款的处罚。但是,在案件调查期间,阿菲提交了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说明,希望该局对其从轻处罚。

  特殊“家访”,“轻罚+帮扶”

  针对阿菲反映的情况,执法人员上门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结果发现,实际情况比“情况说明”里描述的更艰难:阿菲离异后,和父母、女儿住在一起。父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母亲因患癌症刚做完手术,还在观察期;女儿尚在上小学……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阿菲无法外出工作,只能靠经营网店勉强支撑全家人的生活,家里的客厅既是网店的仓库,也是办公场所。

  在调查中,执法人员还了解到,阿菲对化妆品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之所以销售涉案化妆品,是因为她本人用过觉得不错,便上架销售,未规范履行进货查验义务。基于此,执法人员对其进行了合规经营指导。

  由于当事人的涉案情形不符合免罚条件,但其属于初次违法,案发后及时改正违法行为,违法所得较少,加之家庭情况特殊等情形,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从轻处罚条件,该局经综合考虑后,本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对其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1万余元的行政处罚。

  同时,考虑到阿菲家庭的实际情况,该局积极帮其联系爱心企业。锡山区一家化妆品经营企业获悉后,主动提供爱心帮扶,并承诺为阿菲的女儿提供助学金,直至其大学毕业。

  “如果处以几十万元的罚款,我们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在等待处罚的这段时间,我每天都非常煎熬,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阿菲说,“直到收到处罚决定书的那一刻,这块石头才终于放下来。锡山区市场监管局的人性化执法以及对我的指导和帮扶,真的‘救’了我们一家,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结果。我感觉自己像获得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现在我在选品时会慎之又慎,确保上架的产品没有问题。今后,我也会按照执法人员的指导,依法合规经营,更好地撑起我的家。”

  法理之外,兼顾温情

  据了解,近年来,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锡山区市场监管局在严格规范执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柔性执法”,努力实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相统一。2023年以来,该局已累计对750家经营主体实施轻罚免罚,在保障市场秩序的同时,有效激发了经营主体的发展活力。(晚报记者 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