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辰栋扎根社区14载,辗转服务3个社区,担任太湖街道信成花园社区书记4余年。他用真诚服务走遍每一户居民,磨炼出了一双“太湖铁脚板”,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沈”。
以人为本,答好民生考卷
社区人口多,服务力量和资源有限,沈辰栋积极创新,以“全科社工”为抓手,将“一人一岗”“条块分割”的传统服务模式,整合为全科社工“一窗办理”,同时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好差评等服务制度,让居民从“等人办事”到“随到随办”,感受到的是“一次办好”的惊喜。他还结合“精网微格”行动,用好片长、网格员力量,为有需要的居民和特殊群体推出帮代办、上门办、延时办、预约办等服务,真正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同时,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推出“社区公共微信号”,确保24小时随时为居民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区公共微信号已有好友6000余人。
社区居民张女士因为家人都在医院陪产,没时间办理准生证,为此向社区公共微信发信求助。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她沟通,告知网上办理的方式,并及时将办好的准生证送上门。“真的太感谢了,服务好速度快,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张女士特意打来电话道谢。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效能,与时俱进的服务模式更为服务增添温度,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赞誉。
夯实根基,激活治理细胞
在新时代社区治理中,沈辰栋通过“三聚九化”模式推进党员自治互助,按照“党员活动菜单化、联盟共享化服务”的模式,让党员自发联系资源、开展活动。
在他的推动下,社区积极引导小区在职党员、退休党员等主动加入社团、融入社团,同时为党员居民活动提供阵地平台、资源嫁接、资金扶持等服务,年均组织开展党员自治活动30余场,融和耕读社、浦江学院等近20家社区社团实现活动常态化。
在做好党员“自我造血”的同时,不断对外“互联献血”。社区与金桥小学、崇宁律所等23家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信韵市集”,共计开市16场,惠及居民超20000人。围绕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增加“小修小补”资源供给,21家“信韵商户”涵盖医疗、餐饮、快递等生活服务各方面,实现了社区内外造血的“双循环”。
如今,社区自治互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方资源携手共建,各类便民惠民服务、活动“遍地开花”,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居民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约饭”问需,解锁幸福密码
“打造全龄友好社区,既是响应上级号召,也符合社区实际。”为此,沈辰栋经常走家入户,与居民们面对面交流,拉近距离了解情况。熟络之后,有热心居民邀请他去家里吃饭。沈辰栋认为,这是了解居民心声的好机会。每月一次,他都会叫上社区两委班子每人带几个菜,走进社区老党员、热心居民家“约饭”。
在轻松的氛围和环境里,居民们敞开心扉,为社区治理出主意、给建议,在闲聊中提出困扰生活的难题。像是社区食堂开办、社区餐饮商户开展便民托育服务、“小修小补”便民点设置、老年人免费理发等聚焦居民需求、广受居民好评的惠民实事,便源于这样饭桌上的闲聊。
在沈辰栋的推动下,社区围绕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探索推进银发增智课程化、老年活动社团化、常规服务定时化、高龄服务上门化的“四化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助餐食堂陆续投用。深耕“妇乐坊”“信韵少年”等品牌,组建“好信妈妈”社团,打造青年联盟、信韵夜校、青年会客厅,全年共开展各类青年主题活动54场次,受益青少年千余人次。
一直以来,沈辰栋都把社区的事视为头等大事。他以铁脚板丈量民生温度,以赤子心践行使命担当,用心书写好新时代基层治理答卷。他说,做好新时代社区工作,就是要把千百人的小事,活成一生的大事。
(无锡经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