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30日上午,在蠡湖生态活水及蓝藻水华防控工程项目内部,工人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几座水池内,从梅梁湖而来的水经过多道净化工序后,从出水口流出时,已经变得清澈可鉴,这些水将通过管道排入蠡湖,改善蠡湖的水质,将来也能满足蠡湖未来城及其他建成区域河网补充优质水、改善水环境的需求。6月28日,该项目成功通水试运行,经过3天的试运行,出水水质指标优于设计指标,将助推蠡湖水环境全面优化。
项目负责人表示,工程依托梅园水厂现有场地新建生态活水厂,建设规模20万吨/日,工程创新采用“沉淀+气浮”组合水处理工艺,可以高效地去浊、控藻、降磷。在中控室内,净化前后的水质主要指标对比更为清晰。取水处的原水水质浊度为30.76NTU(用于测量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的标准单位),总磷0.083毫克/升,经过处理后出水水质变为浊度1.32NTU,总磷0.014毫克/升。据介绍,蠡湖水体流动性较弱,通过为蠡湖常态化补充优质水源,改善水网动力条件,让蠡湖能够进行“呼吸”,实现水体水质全面优化。在水质保障上,有在线水质仪表、第三方检测、生态和水利部门定期检测等多道程序。
据悉,该项目于2024年9月14日完成立项备案,用不到3个月时间相继完成多项前期手续,并于2025年1月20日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5个多月时间完成通水试运行。不仅如此,针对用地紧张且建筑高度受限问题,工程化平面为立体,突破了空间制约难题,“水厂为立体结构,下方为沉淀池,上方是气浮区、折板区、斜管区,有效节约了三分之一的建设用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敏鸣介绍。
据悉,项目投运后,调水量最高可达20万吨/日,截至6月27日晚,已实现总出水量8400吨/小时满负荷运行,水质各项指标明显优于设计指标,将有效改善蠡湖水体流动性小、自净能力弱等问题,有利于全面恢复与改善蠡湖及周边河道生态环境,有助蠡湖成为生态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综合效益显著的“会呼吸的湖湾”。
(施剑平/文 水务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