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爱无锡

去宜兴,解锁竹林七“闲”夏日玩法

暑热来临,躲进无锡“天然大冰箱”

  (孙妍雯 摄)

  (孙妍雯 摄)

  史晨霏 摄

  史晨霏 摄

  孙妍雯 摄

  史晨霏 摄

  (孙妍雯 摄)

  近期,无锡高温天气持续,尤其是5日到7日,最高气温将有望达到39℃。暑热天气来临,不妨从无锡市区出发,驱车80千米奔赴宜兴,一个由竹林、溪水、山野造景的“天然大冰箱”正在向大家敞开。

  开车1.5小时,做竹林七“闲”

  连擅长用美食治愈生活的祖师爷苏轼都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宜兴大部分山呈现的“绿”不是乔木,而是翠竹。翻翻社交媒体,宜兴人早就在评论区偷偷留下了本地人的“凡尔赛”发言:“宜兴竹海是宜兴看竹子唯一收费的地方。”

  在宜兴邵东村附近,上周落下来的梅雨已经把做竹林七“闲”的场地布置完毕,水流湍急,到龙鳞坝和石墩桥上能翻出白色浪花。平日里没机会去海边享受假期的打工人,这时候在石墩桥上也能过把冲浪的瘾。宜兴本地的小伙伴介绍,若水流温柔一些,龙鳞坝上也可以站立嬉水。不过,想蹚大水的朋友们要记得穿着跟脚的溯溪鞋,如遇物品被水流冲走的情况不要盲目下水打捞,保证自身安全更加重要。

  山脚下一汪碧水映入眼帘,从山上流下的活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影响了光的吸收和散射,才有了这块蓝绿色的玻璃。长在水边的竹子映在镜面上修长高大、身材强壮,叶片能遮蔽阳光,中空的竹竿又能吸收暑热,在山中形成天然的“大冰箱”。把爱吃的水果、饮料一起搬进冰冰凉凉的水塘,就能躺在“冰箱里”尝到小时候溪水冰镇西瓜的味道。

  前往宜兴溯溪建议自驾出行,导航“廿三湾”后,从大悬线到廿三湾沿途顺着溪流已规划停车位,可根据溯溪需求有序停放。

  徒步山野,邂逅新友与古韵

  如果工作日在社交舒适区待得索然无味,上山徒步绝对是认识新朋友的捷径。无论是7千米、20千米的湖㳇健身步道,还是廿三湾的小环线,大家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去的,在路上打了照面,不用寒暄铺垫就能自来熟。

  在邵东村东北部的廿三湾,因山路有23个折角才有了“廿三”的名字。唐朝时,宜兴贡茶就是从这往来苏浙、去往皇城,从山脚下的溯溪点通往山路途中也能看到“茶马古道”的牌子。沿着山路走小环线打卡23个湾大约需要60分钟,爬升海拔在400米左右,轻量级的徒步运动非常适合亲子徒步或者带着宠物来体验。正式走上山路前,千万别放过山脚下那排补给站,当地居民靠山吃山,这里有许多地道的山货可以选购。上山前别忘了选择一个摊位领上免费的竹竿做登山杖,下山路上有这根竹竿,能帮颤颤巍巍的双腿一个大忙。

  廿三湾山泉水由天目山余脉自然涌出,经过天然纯黄石过滤。和山脚下的龙麟坝、石墩桥这些人造的溯溪装置相比,山路上的真·石子路属于天然的溯溪点。如果选择“溯溪+登山”双管齐下的朋友,记得带好充足的水和干粮;雨后凹凸的山路更加湿滑,建议穿上适合徒步的溯溪鞋,或带上登山鞋及时替换,竹林间可能有蛇虫出没,穿着长裤或及膝长袜更有安全感。

  乡间寻味,享受松弛“食”光

  徒步后,可以在村子里就近找家民居,吃碗现包的馄饨或者热腾腾的菜饭,和当地的阿公阿婆聊聊家常。饭后消食的路上,说不定还会偶遇村里的小猫咪。

  如果能耐住10分钟的饥饿,也可以开车到镇上吃湖㳇小馄饨,周震馄饨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家店。排队点单的时候先“望骨止饿”一波,大骨头熬制的汤底就在你眼前直接流进了碗里,一会儿要吃进肚子的小馄饨,可能现在还是阿姨们手上的皮子和肉馅。

  记者12:30到店的时候已经过了饭点,但还是免不了拼桌。小馄饨讲究皮多肉少,但这里的馄饨皮馅五五分,再配一根大骨头,肉食主义者也能吃到满足。而菜色整体调味偏咸,在溪水里冰凉的饮料倒是刚好派上了用场。(孙妍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