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楼道空间什么样?记者从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获悉,无锡市2025年第二季度“幸福楼道”名单近日揭晓,12个楼道化身社区活力枢纽——从闲置角落到书香弥漫的“读书角”、挥洒汗水的“运动场”、笑语晏晏的“会客厅”,居民们用日常实践重新定义“家”的疆界,让幸福在方寸楼道间自然流淌。
居民互助传递“家”外温情
在经开区华庄街道万欣社区时代雅居2单元,居民李箫是小区里有名的热心志愿者。她协助社区一起精心打造的“欣生天地”共享客厅里承载着多样化的内容。在这里,“欣生图书角”的书香静静流淌,吸引老幼驻足翻阅;她所负责的“楼道帮帮团”微信群里,“车库里谁家车的后备厢没关”“家里孩子的书想卖掉”等问题都能够解决。在线上线下的互动中,邻居们从昔日的“点头之交”变为密友。
在滨湖区太湖街道尚贤社区周新苑一期的21号楼里,居民杜涛原是党校教师。退休后,她不忘发挥余热,觉得楼下架空层闲置太可惜,于是主动牵头,在这里摆上书架桌椅,成了楼里老老少少都爱去的地方。为了让楼里老人和孩子多亲近,杜涛还组织老少一起学《弟子规》,讲课生动,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细心的她发现楼里不少老人眼神不好,缝缝补补不方便,立马组织起志愿缝补服务。在杜涛的带动下,21号楼变成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暖心窝”。
空间改造满足更多居民需求
幸福楼道的秘密,不只是把地方弄漂亮了,更在于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滨湖区雪浪街道雪浪社区仙河苑南二期451号楼就是个好例子。这里楼道内12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被打造成了一个“邻里会客厅”:健身区是爷爷奶奶们饭后锻炼的好地方;色彩鲜艳的儿童角铺着软垫,婴儿爬来爬去很安全;共享书桌和电子屏便于年轻人学习、讨论;“温情记忆墙”贴满了活动照片和“楼道小公约”。
“社区问我们想怎么改造,大家提了好多想法!”居民刘女士说,“小孩需要安全玩耍的地方,老人希望有舒服的椅子坐着聊天,年轻人想要能上网看资料的地方。没想到最后都实现了!”社区书记坦言:“以前我们改造楼道,更注重搞装饰、贴标语。现在发现关键得看居民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次改造前,我们专门开了好几次居民议事会,大家提意见,我们记下来想办法落实。居民想要的,才是真的好!”这个精心布置的空间,成了大家最爱待的地方,不同年龄的人都能找到乐趣,邻里间的温度自然就升上来了。
幸福楼道,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焕新,更是城市生活温度的一次集体觉醒。无锡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微而美”的实践,是探索社区精细化治理、激发居民主体性的鲜活样本,让“远亲不如近邻”的古训在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中焕发新生。未来,无锡市将持续深化“幸福楼道”建设,鼓励更多社区挖掘公共空间潜能。
(毛岑岑/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