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作为无锡渔业“三中心”建设的关键一环,无锡“太湖三白”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收集到翘嘴鲌(太湖白鱼)、沙塘鳢、太湖鲫鱼等多种太湖土著鱼类原种,其中翘嘴鲌群体数量达2000尾。
按照规划,无锡正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太湖三白”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保存翘嘴鲌原种不少于1000尾,培育1到2个新品系,建成产业化示范基地,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升上实现突破。
据悉,“三中心”建设的其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河荡三青”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中心—宜兴市现代渔业种业中心已建成投用,正联合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开展抗病毒鲫鱼创制和新品种鳊鱼“华海1号”繁育工作。“长江三鲜”工厂化育种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约达80%,外部框架结构已完成,进入内部设施设备安装阶段。
此外,高塍镇梅家渎青虾产业园500亩核心区将于7月上旬交付使用,6000余亩示范区预计7月下旬启用,该产业园将与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合作开展青虾“太湖3号”繁育及新品系选育工作。甘露青鱼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研项目都在有序推进。这些平台的建成,将为渔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孵化器”和“试验田”。
近日,为了搭建常态化合作平台与定期交流机制,推动科研成果更快“走出实验室,走进池塘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举办“三中心”产学研项目对接沙龙,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分享了鲤鱼、罗非鱼、青虾等科研成果及生态高效养殖技术,吸引了无锡各板块渔业负责人、渔企代表参与。
(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