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再就业帮扶“一件事”的高效改革,悄然改变着就业困难群体的求职之路。记者从无锡市数据局了解到,借助数字化平台,求职者的登记信息瞬间就能与岗位需求精准“碰撞”;紧随其后的,则是工作人员带着政策、带着温度的上门服务。数据精准“跑腿”与人间真情服务交织,共同织就了一张高效且有温度的就业保障网。
不久前,残障人士张大姐在锡山区锡北镇便民服务中心登记求职需求,当她忐忑地说出“想找份稳定工作”时,她的特长“爱干净、做事细”被录入“失业再就业帮扶”模块系统。很快,艾华(无锡)半导体科技公司发布的保洁岗位要求“工作认真、爱干净”在信息库中自动亮起。这种精准匹配,正是“失业再就业帮扶一件事”改革的数字化内核。
在锡山区厚桥街道,残障人士戴女士的经历更显效率。戴女士在锡山区厚桥街道登记失业后,她的个人信息被迅速推送至街道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她以前在拉链厂工作过,有过厂里的工作经验,看看有什么岗位比较匹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企业微信群精准对接需求,仅一周后,戴女士就被无锡大都羽科技有限公司录用,在包装岗位开启职业新生活。
当系统完成初筛后,人的温情开始流淌。为打消艾华(无锡)半导体科技公司的用人顾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专门带着残联就业辅导员上门,真诚服务打动了企业,最终张大姐顺利入职。人上岗了,服务还没停。随后,工作人员通过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的“失业再就业帮扶”模块,为张大姐办理了“灵活就业人员停保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业务,并指导企业办理了“用人单位用工参保登记”和“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业务。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张大姐后续的稳定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还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有时还去公司实地看看。这份持续的关注和回访,为张大姐的职业生涯又加了一道“保险”。
动人的服务温度也在东港镇村民胡科峰身上显现。去年冬天,当他因身体原因被迫离开重体力岗位时,锡北镇便民中心工作人员已通过平台数据捕捉到他的困境。“老胡,失业保险金先办上!”工作人员上门时像老友般宽慰,“咱先接点零活过渡,有合适的岗位我们会马上通知你。”四个月后,当无锡统力电工的岗位信息在系统里跳出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告诉了他,助其顺利上岗。
“政务服务,既要‘键对键’也要‘面对面’。”锡山区数据局相关负责同志指着大屏上的平台数据表示,数据平台能够高效匹配,但始终代替不了基层政务员、网格员的真情服务。据了解,目前系统已归集锡山区全区347名就业困难人员信息,有关部门会主动上门走访,深度了解对方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快找到工作。(毛岑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