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无锡各大医院眼科门诊再现家长和孩子“扎堆”景象。记者走访发现,除持续关注的近视问题外,一些易被家长忽视的眼健康新关联和警示信号正浮出水面。专家提醒家长,除了近视防控,更要警惕斜视等“小毛病”与体态问题的隐秘关联,以及科学配镜和抓住“近视前期”窗口期的重要性。
斜视不只影响视力,更可能“扭曲”体态
无锡市儿童医院眼科主任虞瑛青在接诊中发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部分孩子的体态异常,如高低肩、脊柱侧弯竟与斜视密切相关。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典型病例:一名6岁男童术前因右眼外斜,拍片显示脊柱侧弯达10.24°;而在接受斜视手术半年后,其脊柱竟神奇地矫正至正常范围。
虞瑛青解释,斜视患儿为了克服复视或视物模糊,会不自觉地采取歪头、侧肩、侧脸等代偿姿势。尤其在阅读或书写时,这种异常的姿势若长期存在,可能引发体态问题。同时,不良姿势导致的颈肩肌肉紧张会加剧视疲劳,进一步损害视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她强调,儿童要定期进行视功能检查及必要的训练。若孩子存在视功能或体态问题,可以寻求专业视光师或医生进行评估。
“功能”眼镜非万能,佩戴需谨慎
针对市场上热门的近视防控“功能眼镜”,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王秋红提醒家长保持理性。“近视了并非都适合佩戴这类眼镜,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她指出,目前针对近视防控有效的功能眼镜主要指离焦镜,佩戴该类眼镜之前需要检查视功能及眼位情况,许多近视儿童同时存在调节功能异常、斜视等情况,盲目佩戴离焦眼镜可能效果有限。王秋红表示,在门诊中已接诊多例在眼镜店检查后直接佩戴离焦镜的儿童,检查后发现斜视问题。在此提醒广大家长近视防控需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没有万能公式。
抓住“黄金窗口期”,别等近视才就医
无锡爱尔眼科医院斜视及小儿眼病科主任袁东坡特别呼吁家长重视“近视前期”这一关键干预窗口。
他指出,当孩子视力尚在1.0,但远视储备明显不足或眼轴增长过快,尤其是处于50—75度的临界点时,是干预的黄金期。此时通过强化户外活动(每天保证2小时以上)、改善用眼习惯等手段,有望有效延缓甚至避免近视发生。“一旦形成真性近视,干预难度将大大增加。”袁东坡建议,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建立视觉健康档案。未近视儿童可每半年复查一次,而处于近视前期的孩子,复查频率应加密至每3个月一次。
暑期护眼“三件套”,科学用眼是根本
面对暑期用眼高峰,专家们再次重申科学用眼的核心原则,为孩子的视力健康构筑防线:恪守“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务必抬头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物体至少20秒;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每日累计不少于2小时的有效户外活动时间;定期专业检查:建议儿童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专家强调,暑期是发现和干预儿童眼健康问题的有利时机,家长应提高认识,及时带孩子进行专业检查。(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