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看无锡

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出炉

无锡云起楼及庭院等6处入选

  本报讯(晚报记者 张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经各地申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组织评审,省政府日前批准同意官窑山遗址等74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九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无锡有6处入选。

  据了解,第九批共74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中新增64处,包括古遗址13处、古墓葬4处、古建筑19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6处、其他1处,另有扩展项目3处、调整公布7处。无锡此次入选的6处不可移动文物分别为云起楼及庭院、竹炉山房及石刻、张文贞公祠、倪云林祠、薛中丞祠、周濂溪祠。名单备注显示,此次无锡新晋“省保”文物中,云起楼及庭院、竹炉山房及石刻增补至第三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寺庙园林”。张文贞公祠、倪云林祠、薛中丞祠、周濂溪祠则是从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惠山古镇祠堂群”中划出,单独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链接

  无锡新晋“省文保”简介

  云起楼:原是惠山寺僧房,根据“山取其腾踔如龙,楼取其变化如云”之意,起名为“云起楼”。此楼据高而筑,是远眺锡山风景的最佳观赏点。云起楼建筑借山依坡,曲廊盘旋,从低到高层次分明;经曲折回廊到顶端,假山接真山,花木、泉石、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如袖珍的山麓园林,形成一组高低起伏、布置得体的古建筑群。

  竹炉山房及石刻:展现了曾经的“竹炉文化”的盛况,清光绪年间的这一老建筑,堂壁嵌有王绂的《晴雨竹》、乾隆题诗的《竹炉煮茶图》以及明清题记38方。其中王达的《竹炉记》《竹炉清咏序》以及王绂等五人题诗,均是明代原迹。乾隆御笔《竹炉煮茶图》和历次题诗,以及诸大臣的和诗,均是当时摹刻而成。竹炉山房石刻在198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文贞公祠:建于惠山古镇下河塘10号,祀唐相张柬之,于民国元年所建。张柬之为唐襄州襄阳人,武周时因狄仁杰、姚崇荐引而升任宰相,主持政事;后因功升天官尚书,封汉阳郡公。

  倪云林祠:矗立于惠山古镇绣嶂街,整个祠堂里有多幅倪云林的山水作品,更有展现他性格的传说轶事。园内琴舫临水、假山叠石,皆合其画中清冷孤绝的哲思。

  薛中丞祠:位于惠山古镇核心区上河塘,建筑坐北朝南,面对京杭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祀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薛福辰。祠中有慈禧赐“人游霁月光风表,家在廉泉让水间”联。

  周濂溪祠:位于惠山古镇下河塘,又名濂溪周夫子祠,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人文气息十分浓厚。祀主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