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家有三千金,幸福翻三倍

  “静待花开”本人

  三个乖巧女儿

  口述:静待花开

  整理:晚报记者 黄孝萍 实习生 黄沁怡

  2025年7月11日,是第36个世界人口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中国主题确定为“婚育幸福起点 爱与支持相伴”。日前,记者寻访到了一位拥有三个女儿的幸福妈妈“静待花开”,听她分享了自己的育儿观,以及养育三个孩子的“酸甜苦辣”。

  女儿十岁那年,我迎来双胞胎

  我是外省人,来无锡工作后在这里成家立业,拥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我的大女儿出生于2007年,那一年我24岁,精力充沛,带娃丝毫不觉得累。更重要的是,大女儿从小就特别乖巧听话,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不需要我操心。但有时候,我隐隐感觉她有点孤单,假期里少有玩伴。

  我的原生家庭中有一个姐姐,我们一直相处融洽。我的先生也是如此,他们家有两兄弟。我们都渴望为女儿添个伴,孩子也一直盼望着能有一个弟弟或妹妹。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我和先生积极备孕,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没有想到的是,我做胎心胎芽检测时,发现怀的是一对双胞胎。那一刻我犹豫了,再添两个孩子的压力太大了。

  我和先生的家族里都没有过双胞胎,而且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经济上可能会“吃不消”。但先生坚定地告诉我:“有我在,一切都会挺过去的。”2017年,我顺利迎来了一对姐妹花。“两个女孩,一切平安”,当我看到新生的双胞胎时,喜悦涌上心头。

  带娃的喜怒哀乐,一家人同享

  双胞胎出生时,大女儿放学后特意来看这两个小妹妹,她很开心。对34岁的我来说,则迎来了巨大的挑战。自此,我和先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回家就围着孩子转,不像别的同事一样,能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大女儿看着我们忙碌的样子,也很心疼我们,常常来帮忙,比如给妹妹喂个奶、换个尿不湿。

  但养育孩子的快乐也与日俱增。当两个孩子第一次喊出“妈妈”,当她们肉乎乎的小手搂着我的时候,心里的温暖也会加倍。母亲节时,孩子们送上三份小礼物,我真切感受到了“贴心小棉袄”的那份暖心。大女儿与两个妹妹年龄相差较大,她会像“小大人”一样帮我管教妹妹。孩子们在一起,也会吵吵闹闹,我常说“家里有断不完的官司”,要安抚孩子们的心,做她们的“琐事判官”。

  后来,大女儿上高中了,学习很紧张,周末我会带着两个妹妹去图书馆,不影响她学习。先生为了让大女儿得到更好的照顾,每天来回四十公里接送她。今年大女儿高三毕业了,暑期她“当家”,会给妹妹做点简单的午饭。在“三娃”家庭,孩子们学会了分享,更有担当,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家里也永远是热热闹闹的。看着她们成长,我也更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

  三孩家庭的底气,源于“八方支援”

  我很庆幸,先生一路上和我一起挑起了养育的重担。每天看着他风里来、雨里去接送孩子的样子,我很感动。同时,公公婆婆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双胞胎女儿出生后,他们帮我们一起带娃。有了他们,我也能够放心去上班,把孩子交给二老。在孩子上学后,年近80岁的老人才回归他们自己的生活,这段岁月让我们十分感恩。

  在工作中,我也很感谢我的同事。家中有事忙不过来时,我常常要调休、换班,同事们知道我的不易,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同时,现在国家也出台了育儿方面的补贴政策。我常对身边的朋友和同事说,多生一两个,家庭氛围也会更融洽。

  我们夫妻俩工作稳定,有自己的住房,父母也给了支持,这是我们敢生的底气。期待未来在医疗和教育上,二孩、三孩家庭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这样一来,大家生育的意愿会更强一些。

  记者手记

  采访“静待花开”时,既感受到多子女家庭的不易,又会被其幸福的瞬间所感染。从怀上双胞胎时的纠结,到如今一家人其乐融融,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爱与责任。她提到的“有后援,才敢生”,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亲朋的帮忙、社会政策的完善,都是生育路上的温暖助力。她的故事让人明白,生育不仅是家庭的选择,更需要社会全方位的托举,才能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