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梅园景区获悉,景区正式启动景区与原太湖乐园地块文体旅融合发展计划,通过盘活闲置用地布局运动设施,串联历史人文资源策划户外运动、赛事等潮流活动。随着暑期到来和“苏超”联赛带来的运动热情,这座百年园林乘势探索“户外运动+景区”的文旅融合新路径。
让景区全年都有“爆点”
位于梅园景区内的荣马汇马术俱乐部的马厩前围满了孩子。7岁的无锡男孩豆豆踮着脚给矮脚马“雪球”喂胡萝卜,小手被马舌舔得发痒而咯咯直笑。“暑期亲子骑马体验项目场场满员,周末还要加开下午场。”俱乐部负责人指着场地里的英式马术障碍赛赛道说,除了一对一乘骑课,喂马、梳毛等互动项目也很受欢迎。
不远处的大草坪上,一场飞盘友谊赛正在举行。20多个年轻人分成两队,奔跑、跳跃、传接,飞盘在空中划出弧线。他们虽然大汗淋漓,但也在享受着运动的快乐。“上周刚在这办了企业团建赛,这周就有自发组织的社群活动。”梅园景区运营部工作人员说,这片曾用于梅花展的草坪,如今成了飞盘、腰旗橄榄球的“战场”,周末日均接待近百名运动爱好者。
梅园景区的负责人表示,引入户外运动是为了打破“季节性依赖”——过去,梅园的客流旺季集中在梅花绽放的时节以及金秋灯会,如今,暑期运动项目让景区全年都有“爆点”,6月以来,日均客流同比增长20%,其中30岁以下游客占比提升至35%。
因地制宜打造运动项目
“不是所有运动都适合进景区。”在梅园公园管理处主任陈方舟看来,景区引入运动项目有个铁律,不破坏园林风貌,不影响核心景观。荣马汇马术俱乐部的场地选在景区北园位置,远离梅林核心区;飞盘、橄榄球只在开阔的草坪开展,避开梅花古树;定向赛路线设计时,特意绕开了荣氏故居等文物保护点。
这种“因地制宜”里藏着大学问。梅园的草坪松软,适合奔跑,成了飞盘爱好者的“宝藏场地”;起伏的地形和错落的古建筑,为定向赛提供了天然的“迷宫”;环山步道坡度平缓,正好满足轻徒步爱好者的需求。“在梅花林旁玩飞盘,在香海轩前练瑜伽,这种体验在健身房找不到。”来自上海的飞盘爱好者小林说,上周,他特意带团队来梅园团建,运动间隙拍的照片发在朋友圈,引来围观。
第七届全国“智力猎狐”无线电测向亲子赛的成功举办,更展现了“因地制宜”的魔力。569名选手在梅园的山林间穿梭,用测向机寻找隐藏的信号源,百年梅树、民国建筑都成了“天然参照物”。“不用改造场地,把运动嵌入景区肌理,从而让赛事更有特色。”赛事组织者回忆说,当时有位北京来的孩子比赛完了还想参观荣氏故居,“运动成了了解历史的‘敲门砖’”。
如今,梅园的运动项目还在“扩容”:增设桨板体验区,在疏影横斜的水榭旁设置太极晨练点,甚至计划结合梅花文化开发“梅花镖”(改良版投壶)等传统体育项目。
激活景区社交属性
这种“运动+消费”的模式正在形成闭环。飞盘社群包场时会预订景区的团体餐,参加定向赛的家庭会购买纪念徽章,连老人徒步团的成员都成了梅园文创雪糕的“常客”。
“以前,景区收入靠门票。现在,运动项目带来的衍生消费占比已达25%。”梅园景区工作人员透露,下一步计划推出“运动联票”,将运动项目与门票捆绑销售,进一步拉动消费。记者获悉,梅园景区北园正在升级,除了马术,将配备健身跑道、攀岩等运动设施。
让人意外的是社交属性带来的“长尾效应”。荣马汇的小骑手们组建了微信群,周末约着来练马;飞盘爱好者自发形成“梅园战队”,经常组织跨城友谊赛;甚至有企业看中这里的运动氛围,把年会、客户答谢会都搬到了梅园的草坪上。
工作人员笑着说,运动让景区从“一次性打卡地”变成了“重复消费的社交空间”。
(璎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