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无锡港口三年“瘦身健体”计划出炉

低效码头逐步退场 集约高效利用岸线

  近日,无锡市政府出台实施《无锡市加强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推动港口功能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标志着无锡这座“襟江抱湖临海”的江南水运城市,正式启动港口资源整合升级攻坚战。如何让港口岸线资源“活”起来?8月6日上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数据摸底:

  “家底”厚实 效率待提升

  无锡坐拥发达水运网络,是无锡(江阴)港和内河港“双核”驱动的航运枢纽。其中,无锡(江阴)港是江海联运的国家一类航运开放口岸、地区性重要港口,无锡内河港是全国36个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全市有31个沿江港口码头、390个内河港口码头,数量可观。

  然而,“家底”殷实背后,岸线利用却面临挑战:全市港口岸线存在“深水浅用、多占少用、资源紧缺、布局分散”等问题。具体来看,无锡(江阴)港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岸线利用方式略显粗放,目前未开发利用岸线仅剩5公里,全港通过能力已不适应持续增长的水运需求,岸线资源不足与建港需求持续增长的“僧多粥少”矛盾突出。无锡的内河港口则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公用化、集约化程度低,仅10%左右为公用码头,低效货主码头偏多,布局相对分散,制约了港口枢纽功能的发挥。

  无锡市交通运输局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当前,无锡港口数量不少,但大多为“单打独斗”,缺少长远的规划。同时,目前无锡缺乏市级港口资源平台来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共同开发建设无锡的岸线。地方板块还需统筹发力推动港口岸线资源的整合利用,最大化发挥港口的作用。

  未来预期:

  2027年形成现代化港口群

  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力争到2027年,无锡将形成多个全省港口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典型案例,打造成高能级枢纽功能、高效能资源利用、高标准绿色智慧的现代化港口群,有力支撑“双联双提”工程和“水运无锡”建设。

  8月6日,记者来到江苏利电能源集团的1号码头,码头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江苏利电能源集团副总经理田甜介绍,今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集团计划新增两台百万发电机组,每年的煤炭需求量将从1000万吨提高至1200万吨。为此实施了码头配套提升工程,在原有沿江岸线不增加的情况下挖潜提效,将原有1号码头拆除,并按更高标准重建。据悉,重建后的码头通过能力将从300万吨提高到700万吨。新码头预计今年11月建成,为无锡电力供应再添保障。

  如何推动港口发展模式由“分散低效”向“集约高效”根本转变?《行动计划》明确了“硬指标”:无锡(江阴)港建成港口改扩建项目5个以上,新增5个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新增通过能力4000万吨以上;无锡内河港完成8个公用核心作业区、主要作业区专业化功能优化提升;苏南运河沿线港口千吨级泊位占比由18%提升至40%;港口数量(421家)减少50家以上;每延米岸线通过能力年均增长3%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绿色”发展成《行动计划》的关键词,预计到2027年,全市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码头基本建成智能感知网,打造一批全流程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每年无锡选树的全省绿色港口典型案例占比20%以上。

  (施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