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6点,2025无锡梅园“丝路灯火·梅园不夜天”如约启幕。超十万盏灯同时亮起,将夜空染成璀璨的琥珀色。这场比往年提前半个月举办的灯会,源自数百条市民留言的催促:“孩子暑假就盼着来梅园看灯!”十六年间,梅园金秋灯会早已成为长三角夜经济版图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地标。它用一盏灯点亮城市记忆,让“梅园不夜天”成为无锡人共同的情感密码。
夜幕刚一降临,梅园景区门口就热闹非凡。家长们带着孩子,小家伙们兴奋得又蹦又跳;老人们戴着老花镜仔细研究着灯会的导览图,眼神中满是对这场灯会的期待;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兴奋地讨论着等会儿要去哪个灯组前拍照打卡……72岁的张秀云攥着老伴的手,在“元穹霓裳”灯组前驻足。灯组以蒙古族服饰纹样为主,丝绸灯面上流转的盘龙纹,让她想起1987年丈夫从内蒙古带回的羊皮袄。从苏州赶来的游客张女士,对此次灯会赞不绝口:“我在网上看到了今年梅园灯会的介绍,说融合了草原文化,特别感兴趣,就赶过来了。”
本次灯会从8月15日持续至10月8日,以“丝路光旅”“瓷航万里”“熊猫奇缘”“蒙舞天青”等15组大型元朝系列灯组为基底,超十万盏灯交相辉映。“这里的每一盏灯,摆放的位置、构图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梅园景区灯光设计人员介绍道,大门口的两个马灯组,寓意着“马到成功”,讨个好彩头,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合影;北园花架上的纱布层层叠叠地挂着,配合暖黄的灯光,营造出沙漠的感觉,让游客仿佛置身于茫茫大漠之中。“这些设计都是为了给游客带来美好的寓意和独特的体验。”
不仅是静态的灯组布置有讲究,演出与观众的互动设计更是一大亮点。比如,熊猫灯组有不同的姿势和动作,便于市民拍照。这种“光效+交互”的设计,让照明系统不再仅仅是照亮道路,而是成为剧情推进的关键节点,游客在其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了光影故事的一部分。
当游客漫步在梅园的小道上,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草丛里有会动的蝴蝶、趴在叶片上的七星瓢虫,三只螳螂驻足在花朵旁,它们的触角微微摆动,发出叫声,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小天地。
梅园景区退休员工董文元是参与过11届灯会的“元老”。他记得首届灯会时,从梅园立交到停车场1公里的路,车辆要堵1小时。这种“现象级”热度在2025年达到新高度。灯会首日,抖音话题“梅园不夜天”播放量达百万,早鸟票预售2万多张。数据显示,首日游客平均停留2小时,较去年增长40%。
(晚报记者 璎珞/文 黄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