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看无锡

“工业上楼”激活村级园区新动能

科技赋能实现腾笼换鸟

  本报讯 在锡山区东亭街道新屯工业园上空,无人机正对43.57亩老旧厂房开展精准三维测绘。这些建于2005年的厂房即将拆除,腾出的空间将植入智能制造新业态——这是无锡村级工业园“腾笼换鸟”的生动一幕。从8月16日锡山区召开的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现场推进会获悉,该区77个村级工业园中今年将有30个园区完成改造提升,一场以科技为引擎的空间革命正加速在无锡城乡推进。

  如何破解部分村级园区长期以来的低效困局?“锡山实践”的推进要点是“空间重组”“安全升级”“链式发展”。各板块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升级探索,在政策与成效间积极回应科技改造主题。走进东北塘街道大马巷工业园,智慧安监系统覆盖10家企业,消防通道焕然一新。“以前设备老化、隐患叠加,现在通过‘一园一策’改造,安全风险下降70%。”园区负责人指着新安装的智慧用电监测装置说。这种“精准拆弹”模式正在全区推广:77个村级工业园建立“隐患—整改”两张清单,东港镇黄土塘村今年有30亩村级园区列入年度改造计划,这些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危旧厂房将增容改造为多层厂房;锡北镇160亩石村工业园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集聚形成,连片腾退后,将引进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项目,土地亩均税收有望提升5倍。

  在土地资源逼近极限的无锡城乡,“向天空要效益”成为破题关键。东港镇东升村34亩工业园完成改造后,两家企业实现“工业上楼”——精密零部件企业入驻三层标准化厂房,立体物流系统直通贯穿生产线内部。“空间重组升级后,以更符合科技企业的需求重新量身定制布局产业空间,从而带动了产业跃迁。”锡山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各板块探索连片开发、统租统管等模式,推动村级园区从“房东经济”转向“服务经济”:云林街道新屯工业园拆除后,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东北塘大马巷园区改造后吸引3家汽车电子企业入驻,形成“小而美”的微型产业链。

  “要让每寸土地承载高端产业,让每栋厂房孕育创新动能。”改造提升不是简单拆迁,而是通过空间重组、产业置换实现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在锡山区制定的改造路线图中,“亩均论英雄”成为核心指标: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园区企业能耗、税收等12项指标,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精准导入“专精特新”。去年以来,全区村级工业园亩均产值提升23%,普洛菲斯电子等链主企业带动38家供应商完成绿色化改造。

  (陶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