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从“线下找活”到“数字撮合”

无锡打造灵活就业生态圈

  不少人记忆中的零工市场是有人在街头贴小广告或者打工者在厂门口等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就业形态的多样化,无锡的零工市场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招聘平台。放眼全市,八大板块均已建立符合省级规范化标准的综合性零工市场,围绕技能培训、政策对接和企业用工合规等方面帮助灵活就业群体。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已开展240余场零工类专场活动,线上线下服务了2.3万余人次。

  精准服务

  从“职位匹配”到“能力提升”

  在惠山区零工市场,数字化就业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求职方式。结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零工市场+数字服务岛”的模式,针对大学生、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打造了一套精准的供需对接与政策落地机制。

  “我们推出AI模拟面试系统,可以模拟真实的面试情景,帮助求职者更好地准备面试。”惠山区零工市场负责人李程介绍,求职者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在线模拟面试,系统根据回答给出反馈,帮助求职者改善面试表现,“以前2个小时只能面试四五个人,现在通过这个系统,HR可以在短时间内浏览15到20位求职者的面试片段,效率大大提高。”

  不仅是青年群体,惠山区还为“4050人员”、残疾人等群体提供政策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率。此外,惠山区将社保办理服务搬到零工市场,进一步简化了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流程。随着“线上用工风险体检”服务的推出,区内的1100余家企业已受益,财税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免费“把脉问诊”,解决用工中的政策盲区。这些举措,不仅帮助企业降低用工风险,也让更多的就业困难群体受益。

  跨界融合

  从“传统服务”到“新兴行业”

  随着灵活就业形式的多元化,新吴区的“闲不闲”零工市场不断创新,突破传统招聘模式的局限。平台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组建50人的线上招聘专员团队,专门为求职者和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我们的团队每天与大量求职者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意向、能力和限制,再将这些信息与岗位需求匹配。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效率,所以我们正在研发AI辅助工具,用数据驱动招聘,提高沟通效率。”无锡闲不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翱表示。

  王翱进一步指出,零工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招聘平台。其核心在于通过数据和技术的融合,将供需对接精准化,推动更加灵活的就业形式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灵活就业,如设计师、写文案、做视频等,不再依赖传统的“单位型就业”模式。为了迎合市场变化,除了拓展传统招聘领域,“闲不闲”平台还积极开拓新兴行业,尤其是在居家养老领域。平台与新吴区高浪社区合作,推出居家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日常照料、助餐、健康管理等一站式服务。76岁的王老伯意外摔倒后,得到康养管家的及时救助。管家迅速处理伤口,并联系社区医生,确保王老伯得到及时救治。

  随着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闲不闲”平台并未止步于传统的养老护理。接下来,平台还计划进一步拓展“情绪价值”类岗位,涵盖陪诊、陪购等多种形式。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陪伴和心理支持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类岗位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王翱认为:“这些岗位虽然看似零散,但潜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为零工市场创造了更多机会。”

  如今,“闲不闲”平台的服务团队已扩展到200余人,涉及领域从养老护理到情绪陪伴,提供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零工市场的创新发展。

  在8个省级标准综合零工市场相继投入使用的基础上,无锡的零工市场版图正在持续细化与扩展。江阴市已成功建设了顾山分市场,锡山区也设立了无锡东站高铁站零工驿站。此外,滨湖区还建立了外卖骑手零工驿站,进一步丰富零工市场的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

  同时,市级零工市场的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预计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无锡零工服务体系的“中枢平台”,市级零工市场将整合各区零工市场的信息资源,推动岗位信息的汇集、数据的共享和服务的协同。最终,这一平台将打造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统一灵活就业服务枢纽,进一步提升全市零工市场的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推动服务的全面升级。

  (晚报记者 陈怡迪/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