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新洲花园小区的居民黄美丽今年69岁,如今她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步行100多米来到高浪路机场路桥下的新洲康乐休闲园。“我孙女现在上高三,没那么多空闲时间了。以前啊,我天天陪她来打篮球,现在我就一个人来,散步、拉伸、跳舞,特别开心,这里就像‘后花园’一样。”
黄美丽的记忆里,这片空间有着清晰的蜕变轨迹:“最初是公交车站,后来变成一片绿地,现在4片区域各有不同的功能。”她指着东南角的儿童游乐区,场地和立面空间有星空和动物主题的科普涂装,沙坑里几个三四岁的孩童正用小铲子堆城堡,旁边的滑梯上,刚放学的小朋友们正在排队玩耍。“以前家附近哪有这么多好玩的呀,我们只能带着孩子去较远的商场玩,现在是真的方便。”另一旁的一位阿姨插嘴道。
这时,另一侧广场上的音乐响了起来。“这拨是双人舞,隔壁那队是健身操,早上还有练太极的。”黄美丽领着记者穿过人群,两位白发老人正围着乒乓球桌激战,球台旁的健身器材区,几位居民正踩着椭圆机聊天。“这几种器材都是带重量的,经常来锻炼力量的小伙子说,这些比健身房的器材还好使。”
“哐当”一声,篮球砸在篮板上的脆响格外响亮。机场路西侧的桥下空间靠近工业区,以青年活动为主。“以前下班、放假都窝在家里,现在步行十分钟就到球场。晚上灯光亮得很,10点多还有人在练投篮。”28岁的周凯回忆起之前的友谊赛,有小区邻居,也有各自带过来的朋友同事,大家以前互不认识,现在都成了球友。“马路对面就是停车场,有充电桩、自助贩卖机,对面还有公厕和直饮水设备,自己带个球来就行,非常贴心。”
这座依托高浪路机场路打造的桥下空间,藏着“全龄友好”的巧思,是一个集亲子活动、休闲健身、体育竞技、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全龄康体公园。自开放以来,每日吸引周边居民约800人次,荣获江苏省“乐享园林”第一批典型案例称号,并获评无锡市“微幸福”民生工程金奖。“本月下旬,二期工程即将开工,会进一步美化提升运动场地,增加主题LOGO装饰、淋浴卫生间等设施,为市民打造更加便民、舒适的公园环境。”新吴区市容绿化管理中心市容绿化科科长曹晓亮介绍。
这样的“空间魔术”,正在无锡各处上演。锡山区云林生态体育公园旁的桥下,被打造成藏着攀爬网、摇摇马的亲子游乐场,甚至还有专业的滑板场地;新吴区新安北桥桥下空间嵌入国防主题场景,军事氛围满满;锡虞路 “时光里” 桥下运动公园,除了篮球场,还有轮滑练习道,常有家长带着孩子学轮滑;滨湖区青祁桥桥下的停车场,127个车位缓解了周边老小区的停车难。
从闲置荒地到活力空间,无锡的桥下改造从未停下脚步。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自我市启动桥下空间整治利用提升工作以来,充分挖掘高架桥、跨线桥、跨水桥等桥下可利用空间,盘活闲置土地,截至目前,共完成桥下空间利用提升项目135个,这些曾经的城市 “边角料”,正变成滋养民生的 “幸福乐园”。
(晚报记者 吴雨琪/文 史晨霏/摄)
【记者手记】
从黄美丽中意的遛娃宝地,到周凯夸赞的球场灯光;从无人问津的“灰色地带”,到人气满满的幸福乐园;从简单的便民停车,到全龄友好、景观游园、体育运动和特色主题的多元空间,无锡的桥下空间“活”起来了!135个项目的落地,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更搭建起连接邻里的情感桥梁。当城市 “微更新” 真正扎根群众需求,每一处空间的蜕变,都是幸福感的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