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教育

多地教育工作者齐聚锡城

共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新路径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

  9月12日,由中国德育杂志社、江苏省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以及无锡市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专题活动在无锡市第一中学开展,来自省内外近百所大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齐聚,在思想碰撞中探索新路径。此次活动也是对无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互学互鉴:多地教育专家齐聚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更需要实践耕耘的笃行。

  活动当天,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从顶层设计、核心目标、协同贯通3个维度总结江苏省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题作主旨报告。

  如何打破学段壁垒,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育人体系?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唐忠宝、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所所长杨昌义、无锡市江南中学党委书记周宏燕、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副校长许蓉雪等7位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地区的思政教育专家同台,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社副主编吴景松眼中,无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理论实践、学术实践、校本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经验积累,“期待无锡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新思路,为区域推进提供可参考学习的经验”。

  实践落地:无锡思政教育多点开花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如何在无锡扎实落地?近年来,无锡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实践,在全省率先成立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获评江苏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综合示范项目。在这一整体框架下,无锡各区县、各学校积极行动、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又协同联动的生动局面。

  作为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联盟牵头学校之一,无锡一中已面向全国专家学者成功举办了两场旨向融合育人的课程思政研讨会,出版了《课程思政的理论耕耘与实践探索》丛书,着力构建立体纵横大思政育人网络。“思政教育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无锡一中党委书记朱晴怡表示,学校红楼里的大思政在纵向上以“一体化”为路径,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育人链条,横向上构建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生活思政”为核心的育人矩阵。未来,学校将着力把“大思政育人”实践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育人经验。此外,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无锡市新吴实验中学、无锡市南长街教育集团、无锡市尚贤万科小学等学校都汇报了各自思政育人的校本实践与理论成果。

  融合创新:走向社会大课堂的思政育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需要打造更有温度、更具力量、更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体系。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使思政课实现故事化、情景化、智能化,推动实现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从而让课程更有时代感,课堂更有活力感,教师更有亲近感,协同育人更有合力感。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推动思政教育的传统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同样是重要课题。今年5月,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办,来自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思路和实践。

  今年年初,无锡一中把思政课堂“搬”到运河畔的春晚分会场,学生在历史细节中感受江南人的奋斗豪情。在无锡,类似的思政课场景正越来越多,课堂已经不局限于教室。随着越来越多“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舞台上的思政课”的推出,校内“思政小课堂”和校外“社会大课堂”正在打通,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正越来越强。“我们希望学生在田间地头见真知、到工厂企业看发展、在美丽乡村赞变化、于场馆基地悟成长,培根铸魂的育人场景在城乡之间时时彰显、处处生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杨涵/文 陈斯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