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教育

用“新闻之眼”解码实用写作

  蒋剑秋

  新闻报道作为实用类文体的一种独特形式,连接着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正如作家擅长用不同的眼睛观察世界,小记者学写新闻报道,本质上是培养一双“新闻之眼”——既能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又能以规范的方式传递事实。

  在听读中

  开启“新闻之眼”

  感知实用价值

  初学新闻报道,首先要让小记者明白:新闻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事实”的记录。“学写新闻报道”课程以《新闻联播》切入,屏幕里播报的社会动态、民生信息,让小记者直观感受到“新闻是传递生活信息的窗口”,新闻内容既有国家大事,也有贴近生活的动态。当小记者化身“小播音员”,逐字朗读这些新闻时,不仅能触摸到文字的简洁与客观,更能体会到新闻的实用价值。在听读与点评互动中,小记者的“新闻之眼”逐渐开启——他们开始明白,新闻报道是服务生活的工具,能帮自己和他人了解世界,这份认知也成为后续学习的基石。

  在对比中

  擦亮“新闻之眼”

  发现独特风格

  有了初步感知,还需明确“新闻之眼”与“日常之眼”“文学之眼”的不同。“学写新闻报道”课程通过记叙文与新闻报道的对比,引导他们擦亮这双“眼睛”,发现新闻报道文体的独特风格。其一,新闻标题需在有限字数内突出核心信息,需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原则,直接传递关键信息。其二,新闻导语需将事件的5W要素浓缩其中,让读者在开篇就掌握事件全貌。其三,新闻主体需围绕事件核心,简要介绍“大体经过”,无需像记叙文那样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或事件的细微场景,始终保持客观、简洁的叙述风格。其四,新闻结尾并非“总结升华”或“延伸未来”,而是补充事件相关信息,让报道更完整。

  通过多维对比,小记者逐渐发现新闻报道的独特风格:它不追求文学的细腻,不沉迷故事的曲折,而是聚焦“有用的信息”,新闻风格始终服务于“清晰传递事实”这一核心目标。

  在表达中

  运用“新闻之眼”

  领悟叙写密码

  “学写新闻报道”课程包含口头与写作两个层面的实践。“口头”环节注重即时检验与巩固。“梳理新闻结构”任务通过打乱新闻段落并让小记者排序的方式,巩固“开头—主体—结尾”的结构逻辑,同时引导他们思考“主体部分应按‘重要性’排序”,培养其新闻写作的“主次意识”。“写作”环节则聚焦实践落地与精准反馈,课程提供具体写作素材,让小记者结合所学方法完成新闻报道,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讲评时通过现场展示习作、集体点评的方式,引导小记者根据点评修改习作,形成“写作—反馈—修改”的闭环,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写作技能。

  学写新闻报道,本质上是学会用“新闻之眼”看生活。当小记者真正练就这双“新闻之眼”,他们写下的就不只是一篇篇报道,更是对生活的关注、对事实的尊重,而这正是实用类文体写作最核心的价值。

  (作者系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科科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