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高中生自学研发黑客软件

盗取上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起诉

  本报讯(晚报记者 小任)一名高中生自学软件编程技术,研发黑客软件,利用网站注册漏洞疯狂盗取公民个人信息上亿条,并在境内外网络公开售卖,这些出于好奇和兴趣的所作所为终究换来了法律惩罚。近日,惠山区检察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刚满18岁的小刘提起公诉。

  去年9月,警方接到举报,有人在论坛、贴吧等平台售卖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黑客软件。警方经过侦查,跨省抓获了26岁的江西籍嫌疑人付某。据付某交代,他利用黑客软件攻击各网站系统漏洞,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将软件升级,在网络论坛等渠道以500元/月的价格大肆售卖,累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200多万条。而这款黑客软件,是付某向一个网友购得的。

  通过进一步调查,警方发现提供黑客软件的网友姓刘,竟然是广东信宜某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在校学生。今年4月小刘被警方带走时,学校老师和同学都不敢相信,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即将奔赴高考的学生,竟会是一个精通网络技术、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的黑客。

  小刘家境条件优越,从小就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他自学计算机技术,还通过翻墙软件浏览境外网站“取经”。小刘父母工作繁忙,以为他只是玩电脑。到高中时期,小刘已掌握独立编写软件程序的能力。小刘交代,他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一些论坛、贴吧看到查询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方法,产生了兴趣。他编写出一款软件,可轻松获取到网站用户账号和对应的手机号。但他发现该软件操作繁复,且不能批量获取信息。去年暑假,小刘在论坛寻找解决方案,计划构建属于自己的“信息数据库”。他又编写出一款能够批量获取信息的软件,获取了某网站的用户信息,并在境外租用十多台服务器进行操作。

  短短一个月时间,小刘非法获取了约1亿条公民个人信息,全部存储于自己的数据库中。此后,他在境内网络建立起微信、QQ群,在境外使用聊天工具,自助编写“信息查询”机器人,将数据库信息通过微信、QQ等以包月查询的形式向他人兜售,并且在境外以比特币为交易货币贩卖数据库信息,获利约2万元。后来考虑到有风险,小刘将数据库封存不再售卖。按照小刘的设想,他将会对上亿条个人信息进行整理,进而获取用户名、手机号码对应的真实姓名、家庭地址等信息,建立一个强大的信息库。

  经检察机关起诉,付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目前小刘这起案件正在审理中。承办检察官指出,近年来网络犯罪案件上升趋势明显,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起案件数据总量大,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精准,也暴露出了一些网络平台存在的安全问题。对此一方面需要社会引起关注,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另一方面检察机关将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及时预警和取缔存在非法交易行为的群体或个体账户,建立健全违法犯罪线索移交机制,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