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焦点新闻

垃圾分类: 生活在悄悄发生变化

  小区里的分类垃圾桶和分拣点

  9月2日是《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二天,开始生活垃圾分类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虽然有一部分市民表示没有太大感觉,但其实细心观察,很多小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生活垃圾 分类设施逐步到位

  小区

  9月2日一大早,冒着倾盆大雨记者来到了位于滨湖区的瑜憬湾小区,这里的分类垃圾设施正在逐步铺设中,可以看到有的居民楼下已经放置了绿色箱门的易腐垃圾桶、黑色箱门的其他垃圾桶、红色的有害垃圾桶和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瑜憬湾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吴志刚介绍,垃圾桶按照实际情况,会在每栋楼下至少设置一组,但考虑到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数量,投放这两种垃圾的箱体会比其他的少设置一些。同时小区内设置有垃圾分拣点,但目前仍在改造中。小区共有居民、商户1100户左右,目前已有6位垃圾分类督导员。分类收运车辆也已经到位。

  据了解,瑜憬湾小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是从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人员以及业主中选拔出来的,后续会有更多业主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的行列。在改造中的垃圾分拣点位,记者见到了督导员张俊南,她介绍,自己和另外5位督导员,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业主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告诉他们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从而希望得到业主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会在居民投放垃圾时进行指导。“以前在单元门口,不管是厨余垃圾还是可回收物都是放在一起的,但是现在倡导垃圾分类后,大家都会分开投放。指导前准确率大概40-50%,指导后可以达到80%的样子。”张俊南说道。

  在垃圾收运方面,从滨湖区城管局了解到,垃圾分类全面启动后,小区垃圾收运将全面实施分类收运,滨湖区目前已经采购了足量的收运车辆。鉴于有害垃圾收运处置量较小的实际情况,目前滨湖区采取的是定时清理、指定地点分拣、集中清运的模式。通过定期对小区有害垃圾桶进行清理,将其中垃圾送至附近有害垃圾分拣点。进行二次分拣后,剥离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最后由城管部门的有害垃圾收运车辆至分拣点实施收运后送至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置。如小区的有害垃圾量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也可以联系环卫部门前往进行收运。

  所有站点 已更换分类垃圾桶 百余名志愿者就位

  地铁

  在金匮公园地铁站,记者看到垃圾桶也已经全部更换为符合《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要求的四分类垃圾桶。

  无锡地铁物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秦岱介绍,无锡地铁作为先行示范点,在8月22日就把站线上所有的垃圾桶进行了调整。“在重点站投放四类垃圾桶,包括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标准站投放两类,包括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目前一号线有9个重点站,二号线有4个重点站,其余的都是标准站。”

  据了解,无锡地铁在八月底已对全体员工分两批进行了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培训,并举办了3次知识竞赛,确保员工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8月29日开始,无锡地铁的一百三十位内部志愿者已经在重点站开始了早晚高峰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以及进行现场垃圾分类的指导。同时,志愿者们在与市民沟通过程中发现,还是有很多市民对垃圾分类不是特别了解。对此,无锡地铁考虑通过后期招募更多社会志愿者,参与到站点上对市民的宣传中来提高宣传效果。并且,还会通过站点上的广告位、列车上的电子显示屏等,对市民进行宣传。

  “我们也对保洁阿姨进行了培训,要求他们在收捡垃圾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了解分类的过程,最后在垃圾归类的过程中也会对投放不标准的垃圾进行分拣。”秦岱表示,现在垃圾桶内的垃圾还是需要二次分类,很多人对其他垃圾、可回收物会混淆。但是相信随着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市民们投放的准确率肯定会越来越高。在后期收运环节,无锡地铁已经增加了与环卫对接的垃圾桶,确保可以根据环卫的要求分类放入环卫车辆。

  轮流当 垃圾分类督导员 职工分类正确率高

  企业

  一走进索尼的办公区域,就可以看到分别贴着金属、塑料、纸张、其他标签的四个垃圾桶。在分类垃圾点位旁有一个展示黑板上面贴着《无锡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在黑板旁还站着一位垃圾分类督导员。作为当天轮值的垃圾分类督导员,孙晶怡介绍,由于同事们全部都经过培训,并且办公室内产生的垃圾一般是纸张、金属易拉罐,比较好区分,所以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做到正确投放。

  企划管理部门调达部陈颖介绍,目前办公室有七个分类垃圾桶,在办公区域有四个分别是,金属、纸张、塑料、还有其他。另外在茶水间设置了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塑料的投放垃圾桶。

  正在茶水间值班的督导员黎琴介绍,目前公司有24个督导员,一个部门大约有2名,主要在休息时间进行指导。“六月份开始大力宣传垃圾分类,七月份正式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

  “垃圾分类我先行” 分享垃圾分类小经验

  学校

  “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好环保小先锋。在这次暑假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旅游中,我带好了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扬名中心小学的报告厅内,6名少先队员给同学们表演了自己编排的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的小节目。

  其中一名少先队员张睿轩给大家展示了用牛奶盒做成的笔筒,另一名少先队员孙佳妮则带来了自家的四个分类垃圾桶与同学们交流关于垃圾分类的心得。她告诉记者,家里的垃圾一般都是她来分类,一开始不懂怎么分,后来在网上下载了分类目录对照着分,现在已经非常熟练可以不看目录分类垃圾了。

  学生工作部主任张婷介绍,扬名中心小学在上个学期就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相关的活动。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学校也组织学生开展了“垃圾分类我先行”的主题活动。包括让孩子们“学一学”,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学一学垃圾分类的小知识;“讲一讲”,为爷爷奶奶、小伙伴讲一讲垃圾分类的理念;“认一认”,去小区里认一认分类垃圾桶在哪里,分了哪四类;“做一做”,在家中用变废为宝的方式自己动手制作分类垃圾桶。

  开学典礼上播放的垃圾分类小短片也暗藏玄机,因为在暑期中校园也有了一些新变化——增设了三个分类垃圾投放点。学校希望通过看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知道在校园里垃圾应该投放到哪个地方,怎么投放。

  同时,在开学前两天的常规训练中也增设了垃圾分类的专项训练,老师们前期找了很多素材,准备带着孩子一起在课堂中具体地学习垃圾分类。新的学期,学校也给每个班级都配发了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的箱体。而有害垃圾、易腐垃圾的垃圾桶则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因为这两种垃圾产生的比较少,学生自己制作不仅节约成本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张婷解释道。 (晚报记者 张颖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