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星家园第一社区的广场上经常能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跟着轻快的旋律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交头接耳,笑容灿烂。看得仔细些会发现,他们中大多是烫着时髦卷发的中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些人做起动作来略微吃力,但依旧在努力跟上节奏,身边的人还会不时上前指导。
初心
让“老弱病残”加入全民运动
这支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队伍组建于2012年,当时全民运动的号角在全国吹响,傍晚时分,广场上到处是跳舞、打太极拳的居民,马路两侧散步的人也随处可见。“但对于老弱病残而言,跳舞体力跟不上,在马路上散步又不够安全,运动大军中少见他们的身影。既然是全民运动,希望能组建一支真正让所有人都能参与的队伍”,五星家园第一社区的王英华等居民响应全民运动的号召,综合考虑选择了适应性更强的佳木斯操进行学习、锻炼。据介绍,由于运动强度小、动作简单、旋律优美,团队组建之初就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让许多60岁至80岁的老人和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病患找到了“组织”,他们像上班一样定时来到社区广场,跟随旋律释放一天的烦恼与忧虑。
成果
成为居民离不开的特色团队
今年是瞿影加入团队的第三年,原来患有肩周炎的她发现“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好了起来”,年轻时她喜欢打太极拳,但前几年她明显发现“腰不争气了”,转而加入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团队。“加入团队后感觉既锻炼了身体又收获了快乐与友谊”,广场上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是瞿影每天坚持运动的动力,邻里之间的关爱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生成,“哪天谁没来大家心里都有数,连着几天见不着人,就要上家里去看看了”。
团队规模最大时有128人在社区的广场上同时起舞,大家围成一个大圈,把绿树环绕的小广场挤得满满当当,周边小区的人听到音乐也会赶来。“刚开始大多数人都没运动细胞,手脚僵硬,在日复一日的操练中,练就了如今整齐划一的姿势”,居民的改变显而易见,在王英华看来,这正是这支团队能延续至今的原因。
“这不是一支可有可无的团队,而是居民切实需要的”,酷暑难耐,出于安全考虑最近一段时间没有安排集体锻炼,王英华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恢复”。深究来源,这支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团队其实是脱胎于“社区之光特色团队”,早在2004年社区成立之初,王英华等人就成立了这样一支带领居民进行健身运动的队伍,当时主要以广场舞、太极拳等运动为主。这还是一支公益队,每年端午节,队长都会组织集体包粽子赠送社区里的独居老人,敬老院中也时常能见到这支团队的身影。
评价
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有效尝试
“表面上看是小区居民自发组织的运动团队,事实上这是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重要一环”,五星家园第一社区党总支书记刘蓓蓓表示。69岁的戴菊芬既是社区之光特色团队中的骨干,也是一名党员,在社区举办的集体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不久社区组织快闪,需要召集300多位居民参与。单纯依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是比较头疼的,但通过向团队骨干发布信息,短时间内就集齐了志愿者,这支凝心聚力的团队在社区和居民之间架起了桥梁,为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组建社区之光特色团队的有效尝试下,社区编制起一张“一名党员联十户、百名志愿者连千户”的党员联户、志愿者包片服务党建工作网络。五星家园第一社区党总支下设9个党支部44个党小组,在册党员408名。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架起干群连心桥,党总支通过有效整合党员、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伍等资源,以楼幢为单位,在每个楼幢中至少培育1个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0户左右居民群众,由多名社区志愿者进行包片服务。居民自治将党员志愿者和老弱病残两项社区重点工作牵成一线,使得社区工作高效推进。
(晚报记者 陈钰洁)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