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乐龄

本报组织的“适老化卫浴空间改造”效果显著:

家居环境大变样 感觉生活更美好

  去年重阳节,本报“孝萍工作室”亮相,并得到了无锡市民政局和市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向全市征集十户困难家庭并为其进行适老化卫浴空间的改造。到今年春节前,这些家庭都拥有了更为安全的卫生间。

  适老化改造是个新生事物,改造效果如何?是否方便实用?按业内常规做法,3-6个月后的回访更能说明问题。为此,本报工作室近期陆续走访了多户改造家庭,听听他们对改造的想法,也期待通过这次先行试水的总结,为更多的适老化改造提供经验积累。

  适老化改造是“一座城的温暖”

  家住翠云新村的康宁是残疾人,个头不高,被人称为“迷你奶奶”。她行动不便,常在卫生间里摔跟头。这次改造,装修公司根据她的日常行动路线,将洗脸池和抽水马桶调成一直线。康宁本人也说,原来的浴缸特别滑,经常是进去了就爬不出来。本次改成淋浴间,并增加了沐浴椅后,感觉卫浴空间变大了,也更安全了。康宁说,自己得到了外界很多关怀。她在无锡第一缫丝厂上班时,厂里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送她去进修财务管理,后来她顺利走上了经济核算和统计的岗位,多次被评为厂优秀党员、先进个人和无锡市优秀青年。退休后,昔日的同学带着她去了长城、故宫、九寨沟……很多人都为她的同学点赞。这次江南晚报发起的适老化改造又为她解决了多年来的生活难题,这些都显示出“一座城的温暖”,使她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惠景家园的石晶森,住的是一室户的廉租房。这次改造完成后的卫生间,被他称为“家中最豪华的空间”。有了浴霸、淋浴器和各类扶手,贴上了明亮的瓷砖,让他的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石晶森因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肢体残疾,一直无法工作。这个夏天,社居委为他申请了免费午餐,并向他开放纳凉场所。他也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几年前,他就到市红十字会签下了遗体捐赠协议。现在在惠景家园,他做起楼道组长的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义务服务。

  住在云林苑的陈文琪、陆志良夫妇对这次改造也非常满意,陈文琪年轻时就一直生病,没有工作,早年出生的两个孩子也都夭折了。老两口经济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厨房没有油烟机,家里几乎没有装修。一到冬天陈文琪就犯愁,洗澡要先烧好热水,再在浴室里放上取暖器,有时候一不小心,手上还会烫个泡,非常麻烦。这次改造过后,卫生间顶上有浴霸,装了热水器,方便又安全。马桶边上的扶手也让两位老人觉得特别好使。

  倪志明夫妻俩原本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儿子,孩子考上了南京大学,毕业后在南京一家知名软件公司工作,是公司的顶梁柱,收入还不错。怎料孩子得了白血病,用去上百万元医疗费,在苦熬了700多天后离他俩而去。夫妻俩整日以泪洗面。房子是儿子结婚前装修的,外观上还过得去,但实际使用中已有较多问题。云林街道为夫妇俩争取到了改造名额,改造后增加了扶手等设施,使得卫生间的安全度大大增加。

  住在梅荆花园的吕云南,因病致残,几乎只能匍匐在地上行走。这次改造将浴缸改成淋浴间,使他再无爬上爬下的烦恼。家住西门的老劳模杨汉杰已87岁高龄,中风多年,如厕和洗澡成了大困难。这次新安装的扶手和椅子,大大减轻了他老伴的护理压力,老两口对改造万分感激。

  适老化改造并不等于“焕新”

  改造过程中发现,一些家庭和装修公司都对适老化的理念不太了解。有一些家庭觉得适老化就是重新装修房子,使其焕然一新即可,实际上并非如此。适老化改造是指在住宅中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设计,包括实现无障碍设计、引入急救系统等,以满足已进入老年生活或即将进入老年的人群的各类生活需求。适老化设计应使建筑更加人性化、实用性更强。

  像这次卫浴空间的改造中,因老旧房子较多,卫生间都较小,卫生间能加大空间方便轮椅进出的改造就几乎不可能进行。更多的精力是用于卫生间防滑等安全性改造上。比如一些老人原本使用的是浴缸,觉得洗澡后的水可以暂存用来洗衣、拖地。但在实地调查后,如果是行动不便的老人,都建议他们改造成淋浴间,因为节水虽是好习惯,但如果增加了摔倒的风险,省下的水费远不足以支付一次骨折的医疗费用。一些家庭觉得有道理,最终决定改成淋浴间。

  但变成淋浴间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考虑到一些家庭的特殊习惯。一些老人由于疾病需要泡澡舒缓身心,那就尊重他们的选择,通过加装扶手和浴缸上可翻转式椅子盖板来保证其安全。有的房子内管线较复杂,生怕触及原先预埋的水电管路,无法在墙体上安装膨胀螺丝,于是采用可移动式淋浴椅来解决安全问题。

  事实上,针对老人照护问题,很多家庭首先想到的是请保姆或送老人进养老院,而没从家居改造、重塑环境等无障碍理念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些家庭是没有适老化改造的意识,有些家庭则是没有经济能力来支持适老化改造。其实政府部门已通过启动困难人群的适老化改造,加大惠及面,并增加了相关投入,因为这样能节约医疗资源,并让更多年轻人专心工作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更为专业的从业者和产品值得期待

  2018年无锡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1.09万人,占总人口的26.36%。预计到2020年,无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40万人,占比将升至28%左右。随着身体体能衰退,老人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都有所下降,由于缺少照护群体和防范意识,更容易发生跌倒问题,而跌倒不仅容易造成骨折等严重伤情,还可能诱发一些心脑血管基础病急性发作。我国养老资源较为匮乏,九成老年人只能在家养老。从本次改造来看,锡城专业适老化设计方面的人才几乎没有,市面上相关的产品也较难找。

  从接触的装修公司来看,许多人对适老化元素并不了解。在一般住宅中,会设置玄关,主要考虑门厅的独立性或室内其他空间的私密性,会用隔墙或家具作为屏障,遮挡入口处的视线。但老年人更希望门厅能与起居室等空间保持畅通的视线联系,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在客厅活动的老人可以随时了解到户门是否关好,是否有人从门外进来等,在家人进门时也能及时看到。但很少有设计师会关注这样的需求。

  真正的适老化改造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治疗师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由康复医生和建筑设计师对环境进行把关,并和老人及其家属沟通,确定改造方案。在美国,拥有多学科背景的适老化改造专业人员很受欢迎,相关培训和认证也很火。“年纪大了,灯光的设置该如何,比如起夜时如何保证适度的光线并避免发生意外,又不影响下半夜的睡眠,这类产品并不多。”在采访中,一位缪姓高知老人对养老有着较高要求,但他发现,目前市场上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和设计似乎也并不多。

  (晚报记者 黄孝萍 实习生 李凝晖/文 李霖/摄)